你好,我太太本身有輕微散光,最近對光特別敏感,一見到強光就會頭痛,平時要關燈或者將燈光調暗先會舒服啲。想了解你哋有冇相關檢查或者治療建議?唔該你幫忙解答,謝謝!

由於可能性太多,可咨詢醫生是否屬偏頭痛問題。

如懷疑是視力、視覺或眼睛健康問題,可考慮預約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眼科視光師會嘗試排除因度數、晶體、黃斑引致的可能性。

請問成人外斜視可以矯正嗎?

視乎出現的時間/頻率、視物/對焦的距離、外斜視幅度、出現的年紀(遺傳性/繼發),再建議是否適合:

 

  1. 戴特製稜鏡,幫助雙眼影像融合。
  2. 針對性視覺訓練,成人事倍功半
  3. 有需要時以外科手術將眼睛拉正。

復發性角膜糜爛

復發性角膜糜爛 (Recurrent Corneal Erosion) 是一種常見的眼疾。患者的角膜 (Cornea) 通常曾經受到損傷,但因沒有及時妥善的護理,導致傷口沒有完全癒合復常,因此不斷復發,引致眼部不適及視力模糊問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復發性角膜糜爛的患病因素

近4至6成復發性角膜糜爛的患者通常都有角膜表皮刮傷的歷史。刮傷的原因可以來自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事物。例如:

  1. 手指甲
  2. 紙張邊緣
  3. 樹木旁枝
  4. 異物入眼

而針對復發性角膜糜爛的研究亦發現先天性角膜退化、乾眼症、糖尿病及眼部玫瑰斑都是患病因素,加大患病風險。

復發性角膜糜爛的成因

一般而言,角膜表皮擁有快速修復能力,在表皮刮傷後,角膜細胞會快速增生,移動到受損位置進行填補。輕微的表皮刮傷一般可以在24至48小時內修復好,回復健康的狀態。但在修復的過程時,若角膜受損的上皮層 (Epithelium) 復原再生時未有和下層的前彈力層 (Bowman’s Layer) 緊密連結,導致復原位置的組織結構鬆散,容易受外力拉扯下再度形成損傷,令角膜處於反覆受損及修復的狀態,久久未能痊愈。

復發性角膜糜爛的症狀

患上復發性角膜糜爛的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不適。典型症狀包括:

  1. 輕微至嚴重刺痛
  2. 異物感
  3. 畏光
  4. 視力模糊
  5. 流淚

症狀通常在睡醒睜開眼睛時最為強烈,甚至令患者因痛楚而無法順利睜開眼睛。因為入睡時眼瞼緊閉,角膜會因生理性缺氧而有輕微水腫,令角膜厚度增加,使鬆脫的表皮緊貼於眼瞼。因此,在睜開眼瞼時會導致上皮層因拉扯而剝落,造成不適。

復發性角膜糜爛的處理方法

在處理復發性角膜糜爛時,首要目標是促進角膜上皮再生,恢復角膜上皮層的完整給予前彈力層的連結。

  1. 藥物方法:復發性角膜糜爛的首要處理方法是充分的保濕及滋潤。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 (Preservative-Free Artificial Tears) 或眼部凝膠 (Lubricating Ointment) 可以令患者角膜保持全日滋潤,當中所含的透明質酸或其他修復因子可以促進角膜上皮層復原,修復傷口。當傷口過大時,或需由醫生處方抗生素眼藥水 (Topical Antibiotics) 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及高濃度鹽水及鹽眼膏 (Hypertonic Saline) 亦可減少夜間角膜水腫的情況,降低睡醒時因眼簾張開,而造成角膜上皮層剝落的情況。
  2. 保守方法:在大面積損傷時,角膜繃帶鏡 (Bandage Contact Lens) 可以減少受損位置與外界的磨擦及接觸,維持穩定的環境讓上皮層癒合。角膜繃帶鏡是一種軟式隱形眼鏡,但並不等同於市面上的隱形眼鏡,是需由眼科醫生指示下佩戴,或會配合抗生素眼藥水使用。
  3. 手術方法:進行手術是復發性角膜糜爛的一種較進階的處理方法。當中包括在麻醉角膜後,大範圍移除角膜上皮層 (Epithelial Debridement) 並打磨前彈力層,令上皮細胞在再生時可以更貼合及連結前彈力層,使其不易再度剝落。另外一種手法是用顯微穿刺術 (Micropuncture) 在角膜形成細小的疤痕組織,透過疤痕組織的張力,加強角膜組織之間的連結,增加角膜上皮層對剝落的韌性。

臨床個案分享

40歲的李先生兩個月前被年幼兒子的指甲刮傷右眼,當刻感到眼睛刺痛及流眼水。不適的症狀在兩日內慢慢減退,因此李先生沒有求診。但近期,李先生在睡醒睜開眼睛時感到劇痛,比當初刮傷的感覺更為強烈,全日右眼的視力亦比較差,因而來到中心尋求協助。經過詳細眼睛檢查後,發現角膜有反覆損傷的痕跡,懷疑患上復發性角膜糜爛。由於受傷範圍較大,所以建議使用含修復因子的眼藥水及每晚入睡前使用眼部滋潤凝膠舒緩症狀,並轉介給眼科醫生作後續跟進處理。

理大護眼(荃灣)中心徐民諾眼科視光師

早晨視覺突然有光影遮蔽,光影面積很小而且不固定,不時消失又重現。當時我看着筆記,其中的英文字即使我注視也見不到(並非模糊,但有似光似影的遮蔽),持續了十分鐘左右才好轉,而且伴隨輕微頭痛。請問大概該怎麼辦?謝謝

可能與偏頭痛的視覺先兆有關,例如有些患者會突然看到閃光或看到扭曲的視物;亦有患者的眼睛出現看不清的黑點或白點等,跟着頭的兩側或單側便感覺到疼痛。

如有懷疑,建議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先排除眼睛健康問題。

10種可以從眼睛健康發現的身體毛病

眼睛是觀察全身血管、神經線等組織活動的窗口。很多眼睛出現的問題往往是身體其他部位疾病的先兆。以下是在眼睛檢查中可能發現的10種情況:

  1. 腦部腫瘤:腫瘤會導致顱內壓升高,可導致視神經線腫脹。視覺系統的神經線附近的腫脹會導致偏盲(單眼或雙眼單側視野缺損)、突發性重影或瞳孔大小不等的症狀。
  2. 糖尿病:視網膜中滲出的黃色代謝物或血液可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病上眼)的徵兆,有時甚至在患者被確診糖尿病之前就已出現在眼部組織中。及早發現可以避免視力喪失和其他嚴重併發症。
  3. 高血壓:視網膜血管的異常彎曲或出血可能預示著高血壓。高血壓影響超過一半的香港65歲以上人士,高血壓同時亦會增加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點病變等眼疾風險。
  4. 高膽固醇:角膜周圍的白色環(老年環)可能是高膽固醇的徵兆,尤其是40歲以下人士。視網膜血管中的沉積物也可能表示膽固醇升高,亦會提高中風的風險。
  5. 紅斑狼瘡:這種發炎性疾病可能與乾眼症同時發生。狼瘡也會導致眼白、眼球中層的脈絡膜或眼球內部的視網膜組織發炎腫脹。
  6. 重症肌無力:重症肌無力是一種持續性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肌肉無力且容易疲勞。此疾病最常見的眼部症狀是眼瞼下垂。其他症狀包括重影、手臂或腿部無力,嚴重者或出現呼吸、說話、咀嚼或吞嚥問題。
  7. 鐮狀細胞性貧血症:鐮狀細胞疾病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患者的紅血球呈逗號形狀,阻礙血液流動。這種疾病會導致一系列的眼部變化,包括眼白反覆出血,眼球內部嚴重出血甚至視網膜脫落。
  8. 乾燥症:乾燥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人體的白血球攻擊產生淚液和唾液的腺體,眼睛乾澀是乾燥症的一個主要特徵。其他症狀包括眼睛灼熱或刺痛、視力模糊和口乾。
  9. 中風:視網膜血管有時會出現阻塞或血塊,這些阻塞可能會導致突發性盲點。偏盲(單眼或雙眼單側視野缺損)也可能是先前中風導致腦損傷的徵兆。
  10. 甲狀腺疾病:眼球凸出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明顯症狀,當甲狀腺產生過多或過少激素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眼睛乾澀或視力模糊也是常見的情況。

眼睛狀態可以與我們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以上也只為部分列舉和眼睛相關的疾病。當懷疑眼睛或身體有問題時,應及早求診。

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利柏建眼科視光師

想知道黃斑前膜若不做手術會有什麼後果? 若只有一隻眼有黃斑前膜, 點樣才算嚴重要做手術?

在黃斑前膜的初期階段,如果尚未對視力造成重大影響,通常不需要立即處理。然而,若症狀加劇並明顯影響視力,患者可能需要考慮接受黃斑前膜切除手術,以恢復視力並緩解相關症狀。眼科專科醫生或科視光師會建議患者定期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進行自我監測,這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幫助患者在每次全面眼睛檢查之間追蹤中央視區的變化。如發現任何明顯變化,應立即諮詢眼科,以便及早檢查是否有惡化的情況。

成人淚管閉塞

淚管閉塞 (Lacrimal Punctal Occlusion) 是一種常見的眼睛健康問題,可能引起不適或影響日常生活。本文會介紹淚管閉塞的成因、症狀及一般處理方法,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並關注這一情況。

什麼是淚管閉塞?

淚管是位於內眼角上下眼瞼內的微小開口,負責將淚液從眼睛表面引導至淚小管,再經由淚囊和鼻淚管排出至鼻腔。這淚液排出系統能保持眼睛濕潤並清除多餘的淚水。然而,當淚管變窄或完全閉塞時,淚液無法正常排出,可能導致淚水在眼睛內積聚,引發不適或其他併發症。

淚管閉塞可以分為先天性(出生時已存在)或後天性(因後天因素形成)。後天性病例通常與炎症、外傷或某些藥物使用有關。雖然老年人是高發群體,但年輕人也可能受影響,尤其是患有慢性眼疾或長期使用特定眼藥水的人。

淚管閉塞的成因

  • 慢性瞼緣炎 (Blepharitis):這是後天性淚管閉塞的最常見原因,約佔45%的病例,研究顯示,慢性瞼緣炎會導致淚管周圍組織纖維化,從而閉塞開口。
  • 特發性 (Idiopathic):21%的病例無法明確原因,可能與個體生理差異或未被發現的組織變化有關。
  • 眼瞼外翻 (Ectropion):23%的病例與眼瞼向外翻轉有關。這種情況導致淚管無法正常對接淚小管,影響淚液排出。
  • 藥物相關 (Drug-related):某些眼藥水(如治療青光眼的藥物)或化療藥物可能引發淚管狹窄,佔約5%的病例。
  • 感染與炎症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如單純皰疹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導致淚管閉塞,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 創傷或手術 (Trauma and Surgery):眼部外傷或眼瞼手術可能導致疤痕形成,閉塞淚管,雖然較少見,但影響不容忽視。

這些因素可能單獨或共同作用,影響淚管的正常功能。認識這些成因有助於你關注自身的眼睛健康。

症狀與徵兆

淚管閉塞的症狀通常較為明顯,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以下是需要留意的常見徵兆:

  • 過度流淚 (Epiphora):眼睛持續水汪汪,甚至淚水溢至臉頰。
  • 眼睛不適:患者可能感到紅腫、刺痛或有異物感,尤其在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後更為明顯。
  • 感染風險增加:淚液積聚可能引發感染,如淚囊炎,表現為腫脹、疼痛或有分泌物。
  • 視力模糊:積聚的淚液可能干擾視線,影響日常活動。

這些症狀可能單側或雙側出現,具體取決於閉塞的程度和位置。若您發現這些情況,建議尋求專業意見。

一般處理方法

作為眼科視光師,我們的角色是識別淚管閉塞的徵兆,進行初步處理,並在必要時轉介患者至眼科專科醫生。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管理方法:

  • 人工淚液:對於輕度症狀,使用人工淚液可緩解不適。
  • 熱敷與眼瞼按摩:若與慢性瞼緣炎相關,定期熱敷並輕柔按摩眼瞼可能有所幫助。
  • 藥物管理:若閉塞由感染或炎症引起,眼科醫生可能會處方相關藥物。
  • 轉介專科:對於持續或較嚴重的情況,我們會建議患者諮詢眼科醫生以獲得進一步診治。

結語

淚管閉塞是一種常見的眼睛健康問題,可能影響生活質素。若出現持續流淚、眼睛不適或相關徵兆,建議向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求診並處理。

理大護眼(旺角)中心謝君行眼科視光師

Reference: Ali MJ, Paulsen F (2020), 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視網膜色素病變:逐漸消失的光明

甚麼是視網膜色素病變?

視網膜色素病變 (Retinitis Pigmentosa, RP),亦稱夜盲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眼科疾病。如果家族有視網膜色素病變的病史,其發病的風險則會增加。視網膜色素病變的病因是視網膜的感光細胞變異,導致患者出現夜盲、視力逐漸下降及視野收窄, 形成俗稱「隧道視力」 (Tunnel Vision) 的症狀,最終更可能完全喪失視力。

不同種類的遺傳基因和遺傳方式引致不同的病發模式及病徵。一般而言,發病年齡較大的患者,其病情往往較輕,失明的時間也較晚,這類患者大多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相反,年輕時發病的患者,通常病情較嚴重,失明的時間也較早,這類患者大多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視網膜色素病變的診斷方法

診斷視網膜色素病變需要專業的眼科檢查,檢查方法包括:

  1. 眼底檢查:使用放大瞳孔藥水及眼底鏡檢查視網膜。典型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的眼底通常出現許多像骨針狀的色素斑點,同時伴隨視網膜血管變得幼小,以及視神經頭變白的情況。
  2. 視野檢查:透過量度視覺的闊度及敏感度,從而評估視網膜的功能。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通常會出現視野收窄和環狀盲點等情況。於
  3. 視網膜電流圖:利用電流測試視網膜細胞的反應。在正常的情況下,視網膜細胞感光時會產生不同強度的電流波。而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的電流波幅則會減低,甚至消失。
  4. 基因檢測:找出致病的基因及其遺傳方式,對於確診和未來的處理策略至關重要。

視網膜色素病變的處理方法

現時視網膜色素病變未有根治的方法,處理方法主要集中在延緩疾病進展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上,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

  1. 低視能輔助工具:為患者驗配放大鏡、電子放大器、濾光鏡等,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使用剩餘視力。
  2. 營養補充:高劑量的維他命A和葉黃素可能對某些類型的視網膜色素病變患者有益,但也有機會出現副作用,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個案分享

早前一位54歲的女士到來求診,她在過去幾年感受到視力漸漸下降,特別是在弱光的環境下視力明顯變差。此外,她發現難以察覺周邊的物件,導致經常不小心撞到手腳。

為她檢查屈光度數(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後,她的最佳矯正視力只有一至兩成。簡單的視野檢查發現她的周邊視野受損,色覺測試結果也顯示她有色弱。為她作眼底檢查時,發現她的視網膜周邊出現骨刺狀的色素斑點,這是典型視網膜色素病變的特徵,需要再作轉介。

理大護眼(尖沙咀)中心黎栩澄眼科視光師

眼睛一直留眼水,已試過通淚線但無改善,請問會是什麼問題?

經常「流眼水」可能是由鼻淚管閉塞、眼瞼位置不正常、眼睫毛「倒生」、眼敏感或者眼乾症所致。

鼻淚管閉塞可以由眼睛發炎或以往曾受過的創傷所引起,但亦有可能沒有任何成因。

建議咨詢眼科專科醫生意見,檢查並找出背後原因,從而作出診斷及適當的治療,例如鼻淚管手術及術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