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品質保證局邀請博客以神秘顧客身份,對理大護眼服務質素評分,並授予「網絡紅人推薦商店」獎座,表揚理大護眼在顧客服務上有出色表現。
《親子王-健康童年》兒童壞眼習慣
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約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是透過視像吸收,小朋友需要一個良好的視覺系統,才可有效接收資訊、理解及運用。時常會聽到家長勸小朋友要好好保護眼睛,別弄壞雙眼。究竟是否真的會「弄壞」?
視物距離過近
最常聽到家長説,讀畫寫字時太近(趴住做功課)會變近視,這也是有可能的,要知道物件放得愈近眼睛,眼睛便要用更大的調節力才看得清晰,長時間過度用力調節,眼球拉長的機會便愈高,增加深近視的機會。
環境光綫不足
充足的光綫下,瞳孔會收縮,景深會增加,特別是看近的東西時,可減少調節幅度,舒緩睫狀肌的負擔。相反,光綫不足下,調節幅度相對曾提高,睫狀肌的負擔也相對提高,亦有機會增加加深近視的可能。
過度用眼忽略休息
學童每天溫習功課時間長,有時候會忘記讓眼睛休息,再加上手提電子產品的普及,小朋友一放下書本便連忙玩電子產品,眼睛沒時間休息,跟上述的情況一樣,會增加近視的機會。
缺少戶外活動
香港居住環境跟西方國家相比較為狹窄,加上功課繁多,小朋友眼睛很大機會過度用神,而缺乏可讓眼睛放鬆的機會,如多作戶外活動。有研究指出,若小朋友缺乏戶外活動,變近視或近視增長的速度會較有充足戶外活動的小朋友高。
用手捽眼易傷眼
如出現其他眼睛問題,也可能跟以下的生活習慣有關,如經常用力用手捽眼有機會令散光增加。要知道散光是跟眼球眼角膜形狀有關,經常捽眼會令角膜形狀改變,散光便有機會出現或增加。再者,用手捽眼更有可能弄傷眼睛,增加感染發炎的機會。
個案分享
曾有一名七歲男孩,在四歲初次驗眼已開始有近視,需要佩戴眼鏡。其後可能由於愛好閱讀及喜歡玩手提電話,五歲時近視度數已增加了一百度,上了小學,功課開始多,幾個效應加起來,於六歲時已有三百度近視。
之後經眼科視光師提醒,調整生活習慣及少用電子產品後,再加上注重戶外活動,到了六至七歲時期間,近視增長開始放緩,那年只增加了二十五度。可見生活習慣對近視度數的重要性。
《Classroom – 醫療保健》眼睛也會過度活躍或失調?
小朋友要有良好的視覺系統,除了度數及視力外,眼睛遠近的調節能力也是十分重要。調節能力是眼睛對焦(focus)的能力,眼睛的睫狀肌是負責對焦。當眼睛望遠處時睫狀肌會放鬆,而望近處時會用力調節。
有調節能力問題的小朋友主要有以下的可能性:
- 調節能力過度活躍
小朋友的睫狀肌很有力,有些小朋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睫狀肌不能放鬆,令小朋友的遠視力受影響,誤以為有近視。 - 調節能力不足(或不穩定)的症狀:
睫狀肌對焦有困難或睫狀肌力度不足,令小朋友近視力受影響,容易感到疲勞,症狀與老花相似。小朋友閱讀時會感到糢糊,他們會不斷改變閱讀距離,集中力不足,以及在辨認字體畫數會有困難。 - 焦點轉移效率
除了調節能力的幅度外,遠近調節的轉移效率也是十分重要。因為小朋友上課時抄黑板時需要不斷將焦點由遠至近或近至遠轉移。如果遠近調節轉換時需要較長時間對焦便代表調節能力的轉移效率出現問題。而症狀會包括轉焦點時會先感到糢糊然後慢慢才變清,以及抄寫緩慢,容易有錯,和反應比較遲緩。
有調節能力問題可以透過視覺訓練去改善,包括交互觀看「遠處」物體與「近處」物體的訓練以及利用不同的鏡片訓練來加強調節能力的幅度和效率。
每位小朋友調節能力問題的成因或情況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徵詢眼科視光師的意見,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處理方案。
《親子王 – 健康童年》兒童各式視檢方法
不少應診者都會詢問他們的小朋友多大,才能進行眼睛檢查﹖一般來說,建議滿三歲便應進行首次檢查。
取決因素
1. 在醫療範疇裏,很多身體狀況可以用多於一種方法去測量,例如我們可以用口腔、耳朵鼓膜、腋下、前額等不同部位探測體溫。每種方法所使用的儀器操作難度和讀數速度有異,文化背景、檢查目的、場所、經濟條件也會影響我們最終選擇哪種方式。
2. 一般來說,我們把能在合理情況下提供較高準確性(Validity)和重複性(Repeatability)的方法,定為標準診斷方法(Gold standard),而眼科驗光步驟的標準就是主觀念驗光(Subjective refraction),利用應診者口述視覺系統所見去量化屈光狀態。
學齡兒童(六歲或以上)
這個組別大多已有與成年人相若的理解和專注力,適合使用主觀驗光配合標準的視力檢測表、如Snellen視力表、LogMAR視力表等。眼科視光師亦可因應兒童的能力調整檢查的嚴謹程度。
學前兒童(三至六歲)
1. 兒童約在三歲才開始學習透過語言去理解和表達,專注力和認知能力亦有限。勉強進行主觀驗光可能要花很多時間仍只能得出一個不太可信的結果。這時我們應轉用客觀驗光(Objective refraction),把檢查重心由應診者的反應移至眼科視光師身上。客觀驗光最常用的方法是檢影法(Retinoscopy),以照射、觀察及調整視網膜反射 出來的光綫形態,直至整個光學系統平衡為止。
2. 視力方面亦會轉用有限度選擇的視力表,以減少溝通謬誤,例子有HOTV視力表(只有H、O、T和V四個字母選擇)、Lea圖案視力表(辨認圖案)Tumbling視力表(辨認方向)。
幼兒(三歲或以下)
1. 幼兒無法利用語言溝通,專注力更為短暫,驗光步驟同樣依賴客觀方法,由眼科視光師主導。
2. 量度視力時會以配對圖案或文字取代口述答案,有時為進一步減低溝通造成的失誤,甚至會不採納幼兒的答覆,轉而直接觀察他們看東西的行為,如使用優先法注視法(Preferential looking),同時展示圖像和空白圖案,由眼科視光師判斷幼兒能否因看到圖案而首先注視,直至無法分辨線條過於細緻的圖案為止。
3. 視動眼震(Optokinetic response)亦是另一種推斷視力方法,觀察幼兒眼睛能否辨識並跟隨印有不同密度條文的滾輪,進行眼球震顫活動。
請問怎樣預防或治療飛蚊症? 另外,長期對電腦螢幕,眼睛出現閃光1小時後閃光散退,但出現頭痛是什麼病症?有沒有立即舒緩方法? 謝謝!
飛蚊本身是病徵的一種而不是疾病,不需要作特別的處理,如果飛蚊持續或數量出現變化,建議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排除視網膜出現穿孔或脫落的可能性。舒緩長期使用電腦引致的眼睛疲勞可以每隔20-30分鐘望遠距離的景物或閉上眼休息一下。
《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勿單靠補充劑護黃斑點
須知道黃斑退化病變的高危因素中存有一定的不能控制因素,即是老化、種族及遺傳等,能控制的因素則為吸煙、「三高」及紫外/藍光等。坊間常有宣傳指,攝取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維他命C、D、E及鋅質等來護眼,並愛以含有這類成分濃度高的補充劑來對抗黃斑退化病變,筆者對此做法甚有保留。眼睛的黃斑點內含有兩種黃色素,分別來自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這兩種色素具有抗氧化和過濾有害藍光功能,對於保護眼睛健康起重要作用。因為人體不能自行製造這兩種色素,必須從食物當中吸收,而深綠色或紅黃色蔬菜,大部分都含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例如西蘭花、枸杞、羽衣甘藍等。
必須諮詢醫護意見
日常飲食中,人體如攝取足夠的抗氧化成分及礦物質,其實已可防禦體內的自由基把眼睛的細胞氧化,有效延緩某些眼睛退化性疾病,包括黃斑退化病變。雖然有研究顯示,特別配方劑量及組合的葉黃素、玉米黃素和維他命,有助延緩黃斑點退化,而主要是針對早期至中期的乾性年老黃斑點退化,但如屬濕性或深近視性的黃斑點病變,作用則不大。
葉黃素屬於水溶性,攝取過多,會自行排出體外,故服用高劑量的葉黃素補充劑,亦不一定奏效,而且保護黃斑細胞的特別配方維他命,並非受管制的藥物,所以服用前更應先諮詢醫護意見。至於脂溶性的維他命如A及E,若不慎過量攝取,更會累積在體內產生毒性。如本身沒缺乏某類營養素,或沒該種眼病,這類補充劑對視力不會有額外幫助。筆者認為只要飲食大致均衡,日常進食不同種類蔬果,基本上已可從食物中攝取足夠護眼素,毋須額外吃補充品。
《親子王 – 健康童年》春日嚴防眼睛過敏
季節性過敏症狀通常在一年中某段時間內發生,主要是氣候轉變時分,除了常見的鼻炎外,還有過敏性結膜炎,常引發眼睛流淚及痕癢等不適。
主要分兩大類型
理大護眼中心眼科視光師吳嘉敏說﹕「較常見的眼睛過敏症分為『季節性』及『常年性』兩種,季節性過敏症在一年中某些時間發生,通常在氣溫及季節氣候轉變時出現,以春季或秋季較明顯。觸發過敏反應的致敏原浮游在空氣中,通常來自草木、花卉的花粉,以及來自黴菌的孢子。常年性過敏症則在全年任何時間也會反覆發作,主要致敏原包括塵蟎、羽毛(被褥)和動物(或寵物)毛屑。其他物質包括香水、煙霧、氯氣、空氣污染物、化妝品和某些藥物等,均可引發過敏反應。」
戴眼鏡加以保護
在春日裏,若眼睛常有痕癢、眼紅、灼熱、水汪汪、畏光、有異物感、腫脹及視力模糊等病發徵狀,便應該盡量遠離過敏原,以及其他致敏因素,當中包括﹕在室外時尤其風大日子,花粉及過敏原會隨風飄送,故應盡量留在室內。
吳嘉敏建議,若在大風的日子外出,建議可以戴眼鏡或太陽鏡,以保護眼睛免受空氣中致敏原侵害。
忌捽眼加劇症狀
即時感到痕癢,也盡量別揉眼睛,因摩擦眼部會釋放更多的組織胺,加劇過敏症狀。在室內若使用空調,應保持空調機組清潔乾淨,避免塵蟎積聚。而且要經常清洗牀上用品及窗簾等,應使用濕的抹布或拖把清潔地板。
眼睛過敏症發作時,可用生理鹽水或人造眼淚洗眼,幫助沖走致敏原。若過敏症狀未能紓緩,須諮詢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利用抗組織胺藥物處理。遇到嚴重過敏個案,眼科醫生有機會需要處方類固醇藥物。
《親子王-健康童年》肌肉發展與視覺有關?
兒童肌肉發展主要分大肌肉活動技能和小肌肉活動技能,兩者肌肉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都極為重要,肌肉活動的發展對於兒童學習和建立興趣可謂不容忽視,而其功能更加與一些視覺功能息息相關。
手眼協調 (Eye-hand coordination)
手眼協調是指眼睛接收到視覺信息後,引導手部進行一些準確及精細的動作。當中需要有良好的視覺功能(如視力、眼睛追視功能、視覺感知功能等),以及身體的正常肌肉活動技能。
舉一個例子:當小朋友在打羽毛球時,首先他們要看清楚和追蹤到移動中的羽毛球,然後身體要作出適當和及時的動作來配合,才可以成功接球。
掃視功能 (Pursuit eye movement) 及眼睛跳動能力 (Saccade eye movement)
掃視功能就好像眼睛的追蹤能力一樣,例如進行球類活動時,眼睛需要連續準確地跟著物件移動,才可以作出適當反應。另外,對於學習,特別是閲讀理解,眼睛肌肉的活動就更為重要。在閱讀時,小朋友的雙眼需要同時準確地運作,跟住逐個字和逐行去看,良好的眼部肌肉控制有助於有效地閱讀和理解當中的內容。首先,逐個字去追看需要用到我們的掃視功能。
另外,由一行字轉去下一行或下一個段落時,雙眼需要具有快速及準確的眼睛跳動能力。如果眼部肌肉控制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出現跳字,跳行問題,或要花較長時間閲讀,甚至是閱讀理解能力會較差。
個案分享
今年六歲的小一學生小恆,在幼稚園時,父母及老師已經發現他的肌肉活動技能發展有點遲緩。經驗眼後,發現他的視力良好,亦沒有明顯的度數問題,但是眼部肌肉協調能力就有點不足。
在進行一些眼睛追蹤和跳動能力檢查時,眼睛很容易不能專注,而且眼睛缺乏適當的移動能力,需要移動頭部或使用工具去輔助。之後,再從家長口中得知,其閱讀和學習能力也較弱,而且不太喜歡球類運動。完成整個全面眼睛檢查後,眼科視光師提供了一些視覺訓練和生活上的建議給家長,並需要在數月後再作覆檢。
若家長發現小朋友在肌肉活動技能發展上有問題同時間亦應該為小朋友安排全面眼睛檢查,查看眼睛視覺功能有否受影響。
《親子王-健康童年》正視孩子眼瞼毛病
家長帶小朋友作眼睛檢查,大多關心孩子是否需要配戴眼鏡,一般卻較容易忽略眼睛結構和其健康。
瞼緣炎
這是眼臉邊緣發炎,會影響眼睫毛根部、眼睫毛囊和眼瞼皮膚。緣炎病因複雜,細菌感染及眼瞼板腺功能障礙是主要成因。症狀包括眼睛或眼瞼發紅、眼瞼位置感到痕癢、流眼水、感到灼熱和刺激、眼瞼有分泌物等。幼童雙手常接觸玩具、外來物,容易接觸細菌,若他們不注意衞生及常揉眼睛,會增加患上瞼緣炎機會。若患上瞼緣炎,可以熱敷眼瞼及清潔眼瞼和眼睫毛,改善發炎情況,情況較嚴重時應由醫生處方抗生素或類固醇治理。
眼瘡
此乃因眼瞼內腺體堵塞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成因包括用不潔的手揉眼睛、作息不定時致眼睛過勞、常進食煎炸刺激性食物、青春期時因腺體分泌旺盛增加腺體堵塞機會等。輕微的眼瘡以熱敷可處理和自瘉,用潔淨熱毛巾或包着熱雞蛋,於患處熱敷約十分鍾,每天作三至四次,維持一至兩星期。如眼瘡較嚴重需要用醫生處方眼藥水,若熱敷和藥物不能完全治瘉,眼科醫生會建議進行割眼瘡手術。
眼睫毛倒生
亞洲人眼睛較小,如果孩子下眼瞼皮膚較厚會多了一層皺褶,稱為下眼瞼贅皮,有機會令下眼瞼的眼睫毛朝向內生長形成倒插。另有些兒童先天性眼睫毛倒生,倒生的睫毛會摩擦眼角膜及結膜,令眼睛受刺激而出現異物感、流眼水、畏光等症狀,並可出現發炎問題。
先天性眼瞼下垂
成因是「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或第三條顱內神經發育不健全,這與遺傳有關。可單眼或雙眼均出現這問題。除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視力發展。如眼瞼下垂問題嚴重會蓋住瞳孔,阻擋視綫影響視覺發展,有可能導致弱視。眼角膜的形狀或會因眼瞼長期下垂蓋住而轉變,令散光度數增加,影響視力,故應盡早求診治理。
《親子王-健康童年》兒童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即俗稱的「紅眼症」,是小朋友常見的眼疾。病徵為覆蓋上下眼瞼內方及眼球表面的薄膜(即結膜)發生炎症。結膜炎本身對視力的影響不太嚴重,但若併發角膜炎,則可導致視力受損。
常見種類
- 結膜炎可分為敏感性結膜炎,以及細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急性結膜炎。
- 最常見是傳染性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可由細菌或過濾性病毒感染引致。任何人都可感染紅眼症。但幼童,小學生,大學生和教師,由於在課堂上與其他人密切接觸,所以特別容易感染紅眼症。
傳播途徑
- 接觸患者雙手或眼睛分泌物感染。
- 接觸患者用過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眼部化妝品或眼藥水等交叉感染。
- 游泳人士在受污染的水源游泳,也有機會受感染。
主要病徵
- 眼睛紅腫
- 畏光
- 眼睛排出分泌物
- 流眼水
- 刺痛痕癢
- 異物感
最佳預防方法
- 保持個人良好衞生習慣
- 養成洗手的習慣,勤於用消毒皂液洗手。
- 避免用手擦眼睛
-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個人衞生用品
- 傳染性急性結膜炎傳染性極高,可透過接觸患者用過的物品、雙手或眼睛分泌物感染。因此受感染的人士在痊瘉前應避免返回學校或工作地點,以及避免游泳,以防交叉感染。痊瘉後亦應把用過的物品消毒潔淨,以免再次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