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瞳檢查是全面眼科視光檢查其中一部份。
在正常情況下放瞳,並不會影響眼睛健康。
放瞳檢查是全面眼科視光檢查其中一部份。
在正常情況下放瞳,並不會影響眼睛健康。
視覺認知助分析
視覺認知是直接影響我們分析、處理及重整視覺接收周邊環境資訊的功能。當光綫進入眼睛,經折射令影像投射於視網膜後,還須經大腦分析,我們才會知道見到的是甚麼,方可將影像記錄下來,或作出相關動作和反應。
定義
視覺認知包括視覺記憶、視覺分辨、視覺思考、視覺空間、追視、視覺動作統整、左右分辨和方向感。
各功能分析
早察異樣
由於視覺認知所涉及的範疇廣泛而繁複,如懷疑子女有這方面的問題,建議盡早進步諮詢眼科視光師的意見,以防錯失矯正的黃金救治期。
一站式視光服務
理大護眼推廣全民眼睛健康
眼睛是人類認知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需要保持它們的健康。理大護眼(PolyVision)擁有優秀的專業團隊、憑藉先進的儀器和技術,成為為本港視力和眼睛健康檢查的先驅。多年來致力保護港人的眼睛健康以「全民護眼」為己任,因而獲得【華富財經傑出企業大獎傑出眼科護理服務中心】大獎。
提供一站式眼科服務
理大護眼與香港理工大學關係密切,中心於2005年成立,一直是理工大學的全資附屬襪構,至2012年正式開始獨立運作。中心現時仍繼續與理大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如讓理大眼科視光學系的實習生到理大諾眼觀摩及交流等。
作為具國際水平的護眼中心,為市民提供全面眼科視光檢查、檢查、糖尿眼檢查、角膜矯形、學習視覺檢查、兒童視覺訓練、色覺檢查、視野檢查、眼球結構斷層掃瞄、可溶性淚管塞隱形眼鏡驗配及跟進擭理、眼鏡及太陽限鏡驗配等一站式服務。
理大護眼優勢在於,除了由第一部份註冊的視光師進行散瞳、做睫狀肌麻醉及使用螢光劑等較全面的檢查外,更有各項專門驗眼服務,如:青光眼、糖尿眼檢查項目。此外,理大護眼是全港首間取得 ISO9OO1 認證的護眼中心,證明儀器、服務及環境設施致獲得認同。
提倡「全民護眼」理念
理大護眼以推廣「全民護眼」為己任,中心的眼科視光師經常應邀到不同學校、機構及公司主講護眼講座,帶動各行各業的人多了解護眼常識及關心家人的眼睛健康。
中心亦致力參與公益善事,希望喚起各界人士對眼睛及視力問題的關注。如 2013年 10 月舉辦「助貧童樂享眼福」慈善活動,為百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檢查眼睛。2014年 3 月更參與「智樂快樂行2014」籌款活動,讓近千名小朋友化身成為眼科視光師,親身體驗護眼的重要,自小培養他們的護眼意識。
眼睛檢查從小開始
良好的視力對於兒童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有學習視覺問題的學童,雙眼會容易疲勞,影響其理解能力和學習效率,甚至可導致學童出現情緒問題,失去學習興趣。理大護眼明白到兒童在發育階段要特別留意眼睛健康,八歲前是兒童視覺的發育期,如能及早發現視力或視覺功能不足、雙眼協調困難等問題,可矯正的機會較大。因此,中心建議家長自子女三歲起,即應定期檢查他們的眼睛,以保護其良好視力。為針對學童視力問題,理大護眼特別推出「學習視覺檢查」服務,以國事際標準進行量化檢查,深入評估學童學習視覺功能,以便及早處理問題。
中心提供專為學齡兒童而設的角膜矯形亦十分受家長歡迎,眾多的成功個案,令眼科視光師都深感鼓舞。
因應社會需要引入新服務
理大護眼成立以來,五間中心服務超過 15 萬人次,中心的各種護理服務都是根據社會的需要而設立的。中心除了推出適合 3 至 80 歲以上市民的眼睛檢查,還會因應人口老化等問題,開拓各種針對性的眼科護理,包括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眼及黃斑病變等常見眼疾。事實上,許多眼疾是有先兆的,若能夠定期驗眼便可確保眼睛健康,更可及早發現與治療。如慢性青光眼這些常見的致盲眼疾患者均無明顯病徵,當察覺到視野收窄,病情多已達到嚴重地步,故定期驗眼非常重要,以收預防之效。
理大護眼關心每位市民的切身需要,近年引入多項新服務,包括:去年3月首次推出的「可溶性淚管」(Dissolvable Punctal Plug occlusion),以安全及可靠的方法舒緩眼乾問題;而自上年起推出至今的「眼球結構斷層掃描」(Cross – sectional Ocular Scan –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服務,此儀器在北美地區,已有近60%視光師採用,可以透徹地看到視網膜的分層組織。目前已為數百位應診者,透過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取得更準確、客觀的眼球組織資料,及早確診或轉介治療,尤其針對青光眼、黃斑病變、糖尿上眼等致盲眼疾。理大護眼本著「預防勝於治療」及提供「優質護眼服務」理念將繼續為市民的眼晴健康服務。
立體感功能
立體視覺(即立體感)是人類一個既複雜而有趣的視覺系統,它需要雙眼互相協調及大腦視覺皮層精確分析才能出現。
立體視覺重要性
對孩童影響
真實個案分享
今年六歲的偉杰,三歲時診斷左眼深度遠視,導致左眼長時間抑壓而沒有立體視覺。先佩戴眼鏡並配合遮眼矯正視力,六個月後,開始對立體視覺測試有反應。四歲那年開始接受視覺訓練,主要增強雙眼融合力,偉傑現在(有眼鏡幫助下)已有正常的立體視覺。
及早釐清色弱
眼睛可分辨不同顏色是因視網膜內有三種不同的錐形感光細胞,可分為紅、綠、藍三種。不同顏色會有其特定的光波,而我們的感光細胞亦有相對的光譜感光度。當不同光波刺激不同的錐形感光細胞,我們就分辨出顏色了。
這種分辨顏色的能力就好像舌頭上的味蕾般,可因應食物中的不同元素而分辨各種味道,色弱正正與這些感光細胞有關。
色弱種類
引致不良影響
家長常見疑問
問:小孩有色弱是否分辨不到顏色?
答:色弱並不等於色盲,色盲是指眼睛完全不能分辨顏色,只有黑白影像,這種視覺問題極罕有。
問:為甚麼日常生活不易察覺小孩分辨顏色的問題?
答:色弱可分不同程度,日常生活中輕微的色弱不容易察覺,而且小朋友亦會透過各種視覺經驗發展一些方法去分辨顏色,例如使用顏色的光暗作為一些視覺上的綫索。
問:會否愈年長愈嚴重?
答:先天性的色弱問題往往較為穩定,不會隨時間而變差,但暫時並沒有方法根治。
問:為甚麼男孩會有較多色弱問題?
答:由於色弱與遺傳有關,而色弱的遺傳因子在我們的X染色體上,男性的染色體是XY,而女性的染色體是XX。再加上由於女孩有兩條染色體,而兩條X染色體都要同時帶有色弱的遺傳因子,才會有色弱(即父母同時帶有色弱的遺傳因子)。但男性只得一條染色體,因此男孩只要有一個色弱的X染色體,便會出現色弱。
盡早正視散光
散光可與近視或遠視並存,原因是眼角膜或晶狀體弧度不平均,如眼睛形狀像雞蛋般呈橢圓形便會有散光,令光綫不能完整準確聚焦於視網膜,形成兩個不同焦點,使影像模糊不清。
常見誤解
正確解讀
如何區分程度
視力模糊外 其他徵狀
真實個案
大部分散光人士都屬於遺傳性個案散光的徵狀有時並不明顯,易被家長忽略,幼童如有先天性散光又不治療,嚴重者會變成弱視,影響視覺系統正常發展患散光很普遍,據過往統計,香港二至六歲學童逾100度散光者,約佔21%。
患者小至四歲
曾有一名四歲小童,因老師發現其上課時經常不專心,寫字又常出界建議家長帶小朋友驗眼,經詳細檢查後發現,雙眼均有 350 度高度散光和100度遠視,家長知悉後很驚訝,因乎日在家並沒察覺孩子有任何徵狀。最後經佩戴合適度數眼鏡矯正視力後,孩子的上課表現及閱讀的專注力,均大為改善。因此建議小孩三歲起,應定期每年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以盡早發現問題及處理,現時並沒有效方法控製或避免散光,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保障視力有一定的幫助:
驗配眼鏡疑問
香港是全球高近視比率地方之一,本港學前兒童近視比率近十年有不斷上升趨勢。部分家長對小朋友戴眼鏡存有誤解及抗拒。配鏡框和選鏡片時,究竟須注意甚麼?
近視度數配足,會愈戴愈加深?
視光師一般建議戴足度數,因若小孩戴度數不足的眼鏡,看遠物時模糊,有機會瞇眼,令眼睛疲勞,眼睛睫狀肌繃緊,研究顯示這反而會令度數增加。視光師會因為孩子適應力,雙眼協調等問題而調整度數。
近視、散光度數逾一百度才須戴眼鏡?
每位小朋友受度數影響視力的程度不同,有些只有五十、七十五度近視,但裸眼視力有機會頗差而影響課堂學習。有則會因屈光度數問題有瞇眼、皺眉、眼睛疲勞等問題,視光師會因應情況作出建議,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眼鏡不用常戴,因會令眼睛變細及度數增加?
視光師會因應度數而作出建議,如有較深屈光度數(近視、遠視、散光)、弱視、斜視、鴛鴦度數(雙眼屈光度數相差二百度以上),這些情況便要長時間佩戴。如戴了度數合適的眼鏡,度數仍增加和戴眼鏡應沒關係,反而和遺傳、發育、生活習慣、缺乏戶外活動等因素有關。戴近視眼鏡後眼睛看似變細,是因近視鏡片用凹透鏡矯正視力,凹透鏡具有縮小的效果。
孩子沒投訴度數有問題,便不用作視檢?
應按視光師建議作定期檢查,因有些學生可能其中一隻眼睛度數加深,但日常生活都是以雙眼視物,未必會發現其中一隻眼睛度數有改變。有些則因在課室坐得較近黑板,度數增加或未影響課堂學習,因而沒察覺。
個案分享
度數不足 近視快加深
曾有一名初中學生,最近兩年近視度數增加速度頗快,兩年內近視增加了二百度,期間她光顧眼鏡店,並約半年便更換鏡片度數,但每次因其適應問題,都會將鏡片近視度數調低七十五度。
因她長時間使用屈光度數不足的眼鏡,在課堂上經常因看得不清楚而令眼睛疲勞。經過詳細檢查和解釋,眼科視光師建議佩戴只輕微調低二十五度近視的眼鏡,以解決適應問題,約三個月後再跟進及佩戴足度數的眼鏡。再經過半年檢查及跟進,這學生的近視度數只有輕微約二十五度的增加,以及減少了眼睛不適的問題。
25度的改變其實是可以接受的。很多時因應不同的視光師、地方、時間、狀態等作檢查,或會有25-50度偏差。
如果發育期過後度數仍每年增加,可能是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閱讀等習慣,引致眼睛過勞,令近視 / 散光加深。
經常捽眼等壞習慣,亦會令散光改變。
成年人內斜視一般只有靠手術糾正。建議咨詢眼科醫生團體意見。
戶外活動有利視力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香港學童讀書壓力很大,能抽空到戶外活動的時間少之又少。研究數據指,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能減低患近視的機會,這點值得父母留意。
生活模式與近視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到長期看近的物件而缺戶外活動能直接影響患近視的機率。除此:
從這幾點可以反映,於進行可接觸陽光的戶外時眼睛接收適量陽光(當然非直接照射),能助減少患近視的風險。
建議防近視方法
不想小朋友患有近視或近視增加,可於日間非陽光最猛烈的時段,多做戶外活動,是不錯的防患近視方法,建議可進行以下活動:
註:必須謹記如果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須佩戴太陽眼鏡,以防過量紫外綫損害眼睛。
真實個案分享
視光師曾遇過以下真實個案:一名平日很喜歡看書的小妹妹,常常愛留在家中閱讀,很少到戶外做運動。當她八歲的時候進行眼睛檢查,小小年紀經已患有二百度近視,必須佩戴眼鏡。後來因她爸爸工作關係,全家搬往北京,她到了北京繼續學業,於年後回港時再做眼睛檢查,發現度數完全沒有加深,細問之下,估計與其生活習慣改變,多了接觸陽光有關。
原來這名小妹妹依然很喜歡看書,但在北京讀書時,壓力較香港小得多,做功課及溫習的時間相對較短。另外,因為北京的學校要求小朋友每天上課前,先到操場做早操,故常有機會接觸到適量陽光。
台灣研究報告佐證
2013年有台灣學者發表了一份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他們於兩所鄰近的小學,找了年齡由七歲至十二歲的一群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小學在小息期間,課室會關燈,學生不可逗留在課室內,校方鼓勵他們到室外進行活動,如此便為學童每星期爭取了約6.7小時的室外活動時間。另一所小學則沒有進行類似計畫,一年後發現,有參加該計畫的小學生,患近視的機率為8.41%,較沒有參加的學生少了一半(約17.65%),而即使已經患有近視的學生參加計畫後,其近視增加的速度亦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