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 因年齡增長、紫外線、疾病、創傷等
- 晶狀體變得混濁、不透明
- 視覺逐漸模糊、出現光圈、顏色暗淡、畏光等
如有懷疑,建議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診斷及建議。
白內障
如有懷疑,建議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診斷及建議。
戴眼鏡能矯正視力,雖不能治好散光,但可保持清晰視力及令度數相對會較隱定。
(Chinese Version Only)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電視機快要壞時,或是很多年前電視還沒有自動調較頻道導致電視畫面不清,出現很多雪花的時候呢?是不是很困擾,很想換部新電視享受清晰的畫質影像呢?電視畫面出現雪花可以換新的或者調整頻道去解決,但原來世上有些人的視覺情況就是這樣,眼前出現無數的雪花光點雜訊,就算閉上眼,仍24小時連續不斷,令人十分困擾。
視雪症 (Visual Snow Syndrome),是一個於2013年才正式命名的罕見和極少被提及的神經疾患,在過去10多年才慢慢有學者或研究人員開始留意此病症。
個案分享
如此罕見的眼睛視覺問題,在過去的2個月給我遇上了,有2 位病人在問症時講出自己是視雪症的患者,他們分別是20多至30多歲的年青人,一男一女,他們說出的症狀是很典型的:細小的雪花光點像電視雜訊、殘留影像時間長、閉上眼都會有光點閃爍及畏光等,他們說這些情況是由很小時候已經開始發生,經過多年其實都習慣了這樣的視覺質素,但有時候仍會覺得很困擾和煩惱。
雖然他們有這樣的視覺雜訊,但他們的視力和眼睛健康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現今醫學界對此病症的認知不多,他們只是透過網上資訊知道自己是此病症患者,也知道現時沒有醫治方法,所以都沒有做深入的眼科或神經外科檢查。
怎樣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上視雪症呢?
因為視雪症的成因仍然未明,所以還沒有很確實的檢查去證實確診,但因為視雪症的徵狀跟一些眼睛或身體問題很容易混淆,所以首先要做詳細眼睛檢查去排除雪花光點是因為飛蚊症、視網膜脫落造成的閃光和預兆偏頭痛造成的閃電光所導致,再看看有沒有家族遺傳病史,詳細身體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掃瞄或磁力共振掃瞄)去檢查清楚腦部的健康狀況。如果出現雪花光點、畏光、長殘留影像、閉眼仍然有光點閃爍,而此等徵狀持續3個月以上,沒有減退跡象,就有機會患上視雪症,當然最終都要由醫生及眼科醫生作判斷。
視雪症不會致盲但給患者很惱人的視覺影像,影響情緒和生活質素,但現今醫學界仍未清楚它的成因,大多認為是由大腦缺陷或神經失調引起。有些學者提出可能是大腦中的舌狀回的結構產生了視覺功能障礙,可能是代謝亢進,也有學者指出有可能是由於視皮層過度興奮所致。有研究指出部份的偏頭痛、耳鳴、閱讀障礙、自閉症患者也可能是是視雪症的高危患者。希望多些學者和研究人員開始關注這令人困擾的視覺症狀,找出這病症的成因,對症下藥,令視雪症的患者可以看到清晰的畫面。
理大護眼(旺角)中心葉敏儀眼科視光師
(Chinese Version Only)
小朋友會經常左右鞋子掉轉穿?閱讀時經常會跳字漏行嗎?家長可能以為是小朋友故意貪玩,或讀書不專心,但其實可能是孩子的視覺認知出現問題。甚麼是視覺認知?如果視覺認知出現問題,會有甚麼徵狀?有訓練視覺認知的方法嗎?立即看看視光師解䆁有關視覺認知的問題。
當光線進入眼睛,接收到光、顏色、形體的刺激後,這些訊息就會傳送到大腦進行分析處理和組織,所以視力正常,看東西看得清楚,不代表視覺認知沒有問題。成人和小朋友都有機會出現視覺認知問題,例如老年人患上認知障礙症會影響視覺認知能力,小朋友其實都有機會出現此問題的。
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上徵狀,這些可能已不只是視力問題,而是再深層次的大腦分析區辨能力、視覺認知問題的警號了。
空間認知是清楚分辨方向或準確判斷距離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如果經常留在室內,活動的空間狹小,此部份的認知能力會受影響。
改善建議:家長多帶小朋友到戶外,接觸球類或各項戶外活動。
現今電子產品氾濫,1至2歲BB已開始接觸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是十分影響小朋友的視覺辨識能力的發展。因為當小朋友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打字和閱讀時,他們都是以打字的方式在記憶文字,除了影響手部肌肉的書寫能力外,亦因為沒有足夠的視覺感知訓練,令他們的視覺記憶能力發展緩慢,會較容易出現忘記文字的字形和書寫筆劃,
改善建議:控制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千萬不要過量。
對於視覺辨識能力較弱的小朋友,容易在閱讀時出現錯字或跳行,或是在書寫時無法識辨相近字型的差別,這些情況都會影響他們辨識學習的內容。
改善建議:家長可在閱讀時陪伴小朋友,討論書籍的內容,增加他們的知識基礎,在書寫時,當小朋友遇到不懂的生字,可讓他們學習書寫再一起唸發音,加強小朋友的視覺認知。
在家中,有些小遊戲或簡單練習,例如七巧板、字母或數字圖卡、砌積木、拼圖和紙牌遊戲,或多做球類活動,都可提升小朋友的視覺認知能力。所以當家長懷疑小朋友可能出現視覺認知問題時,應尋求專業人士例如心理學家、可提供視覺訓練的眼科視光師或職業治療師的評估及跟進。
資料來源:葉敏儀 / 理大護眼(旺角)中心眼科視光師
小朋友頻繁眨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眼睛乾澀,因此會常眨眼來分泌更多的淚水。亦有可能是眼睛感到有異物感,例如有塵埃碎屑等異物或睫毛入眼所引起的,這有機會會刮傷角膜表面。另外,亦會因近視或遠視令他們視力模糊,以為頻繁眨眼能夠看清一點。建議帶小朋友作詳細眼睛檢查,以查明真正原因。
(Chinese Version Only)
唐氏綜合症,是現時其中一種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問題。一般正常情況下,染色體共有46條,唐氏綜合症患者會有47條,這個額外的染色體改變了他們的身體和腦部發育。
唐氏綜合症其中一些最為人所知的先天性特徵包括典型的面部輪廓、身體發育較遲緩、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和心血管異常。根據美國兒科學會,有60-80%唐氏綜合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度數和眼睛健康問題。以下將淺談唐氏綜合症眼睛有機會出現的情況:
唐氏綜合症的小孩視力一般比同齡的小孩差,他們有更大的機會出現弱視。與同齡的小孩比較,唐氏綜合症的小孩有較大機會有遠視和散光,度數上亦比同齡小孩深。相反,他們患近視的機率和同齡小孩接近。
斜視是唐氏綜合症患者較常見的眼睛問題,當中內斜視,簡稱「鬥雞眼」,會較常出現。此外,有些調查亦指出部分患者會有外斜視或上斜視。內斜視患者,雙眼不能同時對焦同一事物,患者一般會有較差的立體感,嚴重的話更會形成弱視。
眼球震顫,是一種不自主的、有節奏性的往返擺動一對眼球的動作,如鐘擺一樣。眼球震顫的患者一般視力較差,容易有弱視,眨眼頻繁的情況出現,視力一般較差。
調節力差也會減弱患者看近距離事物的能力,加重患者學習及寫字的難度。
眼睛輪廓方面,較常見出現的是外眼角向上傾斜,以及內眥贅皮(簡稱蒙古摺),是一種內眼角的上眼臉向下延伸連接下眼臉的一個形態,兩者均不會對視力造成影響。
患者特別的面型輪廓也會容易導致淚管閉塞,容易溢淚。另外眼臉炎也較常普遍,專家估計與免疫系統和個別患者的皮膚狀態有關。
先天性白內障,也是在唐氏綜合症患者中發病率較高的眼睛問題,後天性白內障(等同年紀引致的白內障)也會比同齡的人較早發病。由於唐氏綜合症患者眼角膜弧度較斜,不單會令他們的散光較深,持續捽眼睛更會增加他們患上錐形角膜的機會。
處理方法
由於患者不善於表達,家人一般較難發現患者的眼睛問題。因此,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唐氏綜合症患者由出生至成年的眼睛檢查都較同齡小孩多:
理大護眼(尖沙咀)中心盧汶慧眼科視光師
中心沒有眼科專科醫生應診。建議閣下咨詢眼科專科醫生意見。
(Chinese Version Only)
小朋友最常見的眼睛問題不外乎近視、遠視或散光,但其實弱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眼睛問題。如果錯過了處理黃金期,不但會影響視力正常發展,更會增加讀書時間及有機會影響未來職業路向。
幼兒的眼睛需要有清晰的影像刺激,視力才會正常地發展。如果幼兒看得不清楚,發育延緩,長大後便有機會患有弱視。弱視患者並不能夠通過眼鏡、藥物或者手術達到正常視力。
弱視患者除了看不清楚遠近的事物,亦可能影響患者不能達標某些職業的視力要求,甚或有機會有以下的視力問題:
除了日常到電影院看立體電影外,日常也有很多活動需要立體感才能幫助判斷,包括爬樓梯、球類活動等。由於弱視患者視力不好,他們的雙眼協調也會較差,或未能準確判斷空間和距離,所以走路的時候難以避開障礙物,容易跌倒。
我們閲讀的時候,眼睛需要跟著文字打橫或打直移動眼睛。弱視患者聚焦和協調能力較差,閲讀時他們可能會出現 「跳行」的情況,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理解。此外,弱視患者對擁擠效應(Crowding Effect)較爲敏感,文字間的間距越窄,視力越差。
有些孩子先天性患有高度遠視,高度近視,或高度散光,令到他們沒有足夠清晰的影像刺激視力發展。另外,有些孩子雙眼度數相差太大,也容易令到他們依賴了視力較好的眼睛,令深度數的眼睛變爲弱視眼。
嚴重的斜視患者由於斜視眼和正常眼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看同一個方向,兩邊眼睛看到不同的影像。爲了避免混淆,腦部會抑制斜視眼的影像,令到斜視眼容易出現弱視。
一些先天性的眼睛問題,例如先天性白内障,眼皮下垂,也有機會擋住眼睛接受信息,導致弱視。
越早發現眼睛問題,視力改善越理想。一般來説,8歲之前處理弱視問題,會較為理想。
經過評估後,視光師會首先找出弱視的成因,和考慮處理方法如佩戴眼鏡或轉介眼科醫生作手術咨詢。然後,會視乎嚴重性決定孩子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處理,例如遮眼和視覺訓練。
4歲的孩子開始有足夠的語言能力和專注力,可以進行第一次檢查。幼童的檢查會包括問症、度數檢查、雙眼協調檢查(如斜視)、色覺測試及眼睛健康檢查。視光師會按孩子的情況作出建議,並教導孩子和家長如何保護眼睛。
資料來源:周穎兒 / 理大護眼 (尖沙咀)中心眼科視光師
(Chinese Version Only)
你有試過幫小朋友滴眼藥水時,小朋友不斷地掙扎,到最後眼角濕了,卻不知是眼淚水還是眼藥水嗎?可是驗眼時,小朋友無可避免要滴放瞳藥水,那怎麼辦?亦有家長擔心滴放瞳眼藥水會有副作用,視光師一次過解答大家疑難。
小朋友睫狀肌比成人發達,如眼睛平常處於一個比較繃緊的狀態,驗眼的過程之中有機會得出較多的近視度數或較少的遠視度數(俗稱假近視)。因此,單憑機器甚或人手量度亦無法在未放瞳的情況下獲得準確的度數,從而影響臨床判斷。睫狀肌麻痺眼藥水(以下簡稱放瞳藥水)可以短暫麻痹睫狀肌,減低眼睛用力對度數造成的誤差,同時亦會暫時放大瞳孔,讓眼科視光師能作周邊視網膜健康檢查。
另外,有些小朋友比較害羞,會比較抗拒與陌生人(眼科視光師)溝通。滴了放瞳藥水後可容許眼科視光師客觀地知道小朋友的度數,而無須小朋友主動反應。
滴放瞳藥水約20至30分鐘後藥力便會生效,看近距離的事物會特別模糊以及對光線比較敏感。因此,家長應該避免在眼睛檢查後安排上課或興趣班,同時亦應帶備太陽眼鏡及盡量留在室內的地方。藥效通常會在3至4小時之後消散,但少部份人可能會維持接近24小時,而藥效維持多久亦取決於放瞳藥水的配方。
小朋友對放瞳藥水出現過敏反應或嚴重副作用的情況非常罕見。可是,若小朋友正接受其他藥物治療或身體有任何疾病,應於檢查前如實告知眼科視光師。
家長可以在做詳細眼睛檢查前為孩子熱身,在藥房買一些無添加的人造淚水作為練習,令小朋友習慣眼睛被沾濕的感覺。
另外,家長亦應該與孩子預先作出溝通,令他們知道滴放瞳藥水是驗眼的其中一個環節,讓他們在心理上有個準備。
在驗眼的過程中,亦鼓勵家長親自陪同,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孩子最愛的玩具、食物或者其他獎勵亦有助令孩子更願意滴藥水;
相反,並不鼓勵家長堅持讓孩子滴眼藥水,一旦孩子對滴眼藥水有負面的印象,往後的檢查只會更加艱難。
疫情大幅增加學童留在家中以及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同時亦有不少家長忽略了學前兒童視力篩查,很多孩子在檢查到眼睛有問題的時候已經損失了不少的處理時間。家長應由孩子3歲起開始每年檢查眼睛,保障孩子在8歲前之視覺發展黃金期以及後的近視發展期的視力,透過定期檢查及監察,一旦發現問題亦可及時處理。
資料提供:馬志傑 / 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眼科視光師
(Chinese Version Only)
近年越來越多小朋友有眼睛問題,尤其近視和散光也很普遍。除了這些普遍的眼睛問題,色弱經常都被忽視,因為這個眼睛問題通常都是很後期才會被發現。家長們,你的小朋友有色弱問題嗎?一齊看看眼科視光師郭鎧沂分析弱視的成因、徵狀及如何診斷。
「色弱」、「色盲」泛指眼睛在分辨顏色的能力上較常人低,但實際上患者多為色弱而非色盲。色弱患者能夠辨別大部分的單一顏色,在多種顏色混合出現時(例如:紅色與綠色),則會較易混淆。但對於色盲患者而言,不同顏色亦只是有深淺之分的單一顏色,情況非常罕見,約每三萬人才有一名完全色盲患者。
色弱問題與視網膜裡的視錐細胞 (Cone cells) 息息相關,視錐細胞可分為紅、藍、綠三種,各自接收相應的光線,再混合成各種顏色,但如其中一種細胞較弱,辨別顏色的能力就會降低。其中以紅綠色弱最為常見,而黃藍色弱則較為罕見。
色弱案例大部分為先天性紅綠色弱,與遺傳有關,而男性患者遠比女性常見。
由於紅綠色弱是一種與X 染色體有關的隱性遺傳病,男性的染色體為XY,而女性為XX,而一對染色體中有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則來自母親;即使女性接收到一條有色弱問題的X染色體,只要另一條X染色體正常仍不會發病,只會成為攜帶者;但男性只要接收到一條從母親而來、有色弱問題的X染色體,就會成為色弱患者。據統計顯示,每一百名男性約有八名紅綠色弱患者,但每二百名女性就只有一名患者。
在特殊情況下,後天因素也可導致色弱問題,例如患有青光眼、視神經出現病變,服用某些藥物,或是頭部受到嚴重撞擊等等。
患有先天色弱的孩子未必有明顯的徵狀,有部分家長會留意到孩子學習分辨顏色時出現困難,亦有可能在孩子初次進行眼睛檢查時,才意外發現有色弱問題。「石原氏色盲檢測圖」(Ishihara Test) 為較常見的色覺測試,通常作為快速篩查,每幅圖以不同顏色和大小的圓點組成數字或線條,色弱患者會無法看見某些數字,或是錯誤作答。
資料提供:郭鎧沂 / 理大護眼(銅鑼灣)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