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王 – 健康童年》神奇視力錯覺

神奇視力錯覺

視錯覺又稱光學錯覺,究竟是甚麼?何時會出現?小朋友或青少年如出現有關狀況應如何是好?

分三大類別

當人們的視覺認知對一些物件或環境及其真實的情況有出入時,我們的視覺系統會出現一些混亂,這便叫視錯覺。其實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 物理視錯覺:顧名思義是一些物理條件所產生出來的錯覺,如吸管插在水杯中,管子看來變彎了。從水面上看泳池,往往會低估水深等。
  • 生理視錯覺:是由視覺系統產生出來的短暫混亂,多數是因過度刺激視覺系統而導致,例如眼睛接觸強光後會產生殘留影像。
  • 認知視錯覺:這是透過從現實世界中一些約定俗成的假設,從而導致我們作出一些無意識的推論,事實上這些推論與實際是有差別的。例如兩個深淺色一樣的圖案,放在深淺有異的背景上,我們會覺得這兩個圖案顏色深淺不一;又例如立體畫,本來是平面(二維)的圖案,但利用圖案的特別排列或配置後,便可令人看到有層次的立體感覺(三維)。

日常生活應用

生活上有很多機會利用視錯覺,如建築或室內設計上,用鏡子的反射來增加空間感,令空間看起來更寛敞。過往或現在,也有不少藝術家,醉心視錯覺藝術創作。在香港,也有視錯覺藝術展館,供人們感受或體驗視錯覺帶來的樂趣。

慎防病理性情況

一些疾病可能導致視覺系統出現混亂,或感覺到一些不存在的外部刺激而產生幻覺,也可歸類為視錯覺。一些症狀如震動幻覺,暈圈、視物變形等出現的時候,這顯示患者身體可能存在一些疾病。曾有一名十四歲的患者常於視綫旁邊,看到類似閃電的情況,更會看到一些鋸齒形狀的東西。最初擔心視網膜周邊出現退化,經檢查後眼睛健康無異樣,再經仔細診斷,得知與頭痛症狀有關,於是往普通科醫生求診,最終確診因偏頭痛引致。

理大護眼(旺角)中心陳永和眼科視光師

 

我有深度遠視及內斜視。醫生說希望我配足度數,再測試內斜度數。後來我去左眼鏡店,測試左兩個度數,深D度數睇近野清楚,淺D度數睇遠野清楚。咁點樣為之配足度數?謝謝!

足度數一般指望遠清晰時之度數。建議閣下找眼科視光師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當中包括放瞳後度數檢查,透過放瞳劑能放鬆睫狀肌以更準確檢查屈光度數。

《親子王 – 健康童年》黃疸上眼怎麼辦?

黃疸上眼怎麼辦?

黃疸俗稱黃膽,常見於初生嬰兒,很多人都知患者的皮膚會呈黃色,有些情況眼白亦會變成黃色,如嬰兒有此狀況該怎辦?

如何形成?

黃疸是一種常見於初生嬰兒的健康問題,患者的鞏膜(俗稱眼白)和皮膚會受體內高於一般水平的膽紅素所影響,因而呈現黃色。膽紅素會於紅血球分解時產生,之後會被肝臟處理,繼而跟隨膽汁分泌排出體外。因此當遇上大量紅血球被分解、患者的肝臟功能受損及膽管閉塞等情況,都會引致黃疸。

初生嬰兒常見

嬰兒於出生後對紅血球數量需求比出生前低,所以紅血球的分解會短暫地增加,作為分解副產品的膽紅素亦會因而大量產生。嬰兒在出生初期的肝臟功能並未完全成熟,過多的膽紅素無法被肝臟及時處理,就會累積於體內形成黃疸。初生嬰兒黃疸常見於出生後第二至三天,隨肝功能於兩至三星期內日漸成熟,膽紅素會自然地被分解及排出體外,黃疸情況亦會消退。

該如何處理?

黃疸會於嬰兒出生後數日內持續增加,家長應在嬰兒出院後到母嬰健康院或兒科/家庭醫生處持續跟進,直至黃疸完全消退。大部分嬰兒黃疸問題會隨肝臟成熟而消失,毋須特別處理。然而過高的黃疸指數有可能造成腦細胞永久損害,若黃疸問題持續及惡化,家長應及早帶嬰兒求診,以便進行適當檢查和處理。

留意另類情況

除了眼白變黃外,不少父母都會發現初生嬰兒的眼白位置出現啡色斑點,這些斑點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結膜痣、黑色素增生和黑色素瘤。

眼白色素增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兩種情況均為良性,不會影響視力和眼睛健康,故毋須處理。倘若眼白的啡色斑點突然急速出現變大、顏色加深、形狀變得不規則,以及有血管增生的情況,就有可能是惡性變化,需要盡早尋求專業醫護意見。

理大護眼(旺角)中心戴嘉儀眼科視光師

《蘋果日報》上堂打機睇電視 疲勞轟炸眼睛 Zoom到近視 升小升中高危

肺炎肆虐,幼童逼不得已呆留在家。長期停課、停課外活動、打機看電視、用Zoom開學、網上學習,甚至看書、畫畫,全是近視誘因。有視光師指對於有視力問題的幼童,越早介入糾正越好,並提醒就算小朋友近視度數輕微,也應配備眼鏡。

理大護眼眼科視光師陳永和表示,兒童一般在這兩個時期,近視加深速度較快:一,由幼稚園升小學,因功課量增加導致眼睛疲勞;二,發育時期,即女孩約11歲、男孩約12歲時,此時要面對升中龐大的功課量,也會加快近視加深的速度。

至於幼稚園學生,今年因疫情放假足足大半年,令部份才不過4、5歲的幼童已開始網上授課,沒戶外活動加上長時間用眼,也大大增加近視的機會。他表示,幼童每周一、兩次網上學習,每次一小時,雖未足以催生近視,但太早建立上網習慣,才是傷害眼睛的關鍵。

8歲前黃金期 驗眼要趁早

陳永和也提醒家長,誘發近視的主因是用眼過度、眼睛疲勞,別以為只有看電機、看手機、打機才會引致近視,因疫情持續不能外出,小朋友在家若長時間專注砌細小的積木、伏桌畫畫,也會令眼睛疲勞。

目前政府提供的學前視力普查,安排幼童在4歲作首次視力檢查,但陳永和透露,一些家長在子女約3歲時已帶他們找視光師。對於一些先天性深近視或雙眼不協調的個案,越早介入糾正越好。陳永和指:「7、8歲之前是黃金檔期,能追回視覺功能,否則,先天性深近視有機會發展成為弱視。」

小朋友剛開始驗出近視時,一般度數不深,坊間常有一種觀點,認為小朋友近視度數淺不宜戴眼鏡,因為越戴眼鏡近視度數會越益加深。陳永和解釋,近視成因是眼球拉長,眼球拉長又與眼睛疲勞有莫大關係。輕微近視是否需要戴眼鏡因人、場合和需要而異,要視乎很多情況。

眼鏡視力不達標 或成弱視

首先,家長要確切了解子女不戴眼鏡時的視力,能否應付日常如上堂需要。他舉例,一位有50度近視的小朋友,在課室裏坐第一行,他不戴眼鏡不必瞇眼也看得清楚老師在黑板寫的字,那麼,對這位小朋友來說,上堂時眼鏡是可戴可不戴的。然而,若這位小朋友調位後,被老師安排坐最後一排,他看黑板變得很吃力,那麼儘管他只有50度近視,也須戴眼鏡上堂。

另一方面,家長也須注意子女戴眼鏡後,視力是否回復理想狀態。有些小朋友在佩戴恰當度數的眼鏡後,依然達不到標準視力,這時家長必須份外留意,因為這有機會發展成弱視。對於這類小朋友來說,儘管近視度數淺,也必須戴眼鏡。

至於所謂的越戴眼鏡近視越深,則是謬誤。陳永和說,近視一旦出現,本來就會越來越深,並不存在因為戴眼鏡而越來越深的問題。反而,不良的用眼習慣,才會加快近視加深的速度。家長要謹記,讓小朋友休息雙眼、光線充足才是護眼王道。

延緩近視加深的四種方法

近視控制光學鏡片

‧ 減低眼球調節遲滯的情況,透過光學離焦方法抑制眼球增長

‧ 全日佩戴,同時矯正視力*

‧ 非入侵性,相對安全

角膜矯形

‧ 特製透氧硬鏡,重塑角膜弧度

‧ 透過周邊近視離焦方法,抑制眼球增長

‧ 通常夜間睡眠時佩戴,早上除下

‧ 暫時性矯正視力*,免卻日間戴眼鏡(或輔以眼鏡補足)

‧ 須嚴守清潔衞生,減低細菌感染風險

近視控制即棄軟性隱形眼鏡

‧ 特別設計軟鏡,每日或每3個月即棄

‧ 透過周邊近視離焦方法,抑制眼球增長

‧ 日間佩戴,同時矯正視力*,除後須戴回眼鏡

‧ 須嚴守清潔衞生,減低細菌感染風險

阿托品眼藥水

‧ 眼科專科醫生處方

‧ 低濃度(0.05%、0.025%、0.01%),抑制眼球長度增長

‧ 通常夜間滴用,日間輔以眼鏡

*有度數限制:成效因人而異,須定期覆檢或/及更換鏡片

護眼有法Q&A

問:到不同眼鏡店驗眼,驗出來的度數相差100度,是否驗得不準?

答:的確,去不同地方或在不同時間驗眼,度數會略有偏差。一般而言,介乎20幾度至50幾度屬可接受範圍,若偏差100度或以上,就相差太遠了。

問:常說多望綠色植物能保持眼睛健康,為甚麼是綠色?

答:眼球像相機一樣,光線進入時會出現色散現象。當光線入眼,綠色光線會投射於視網膜較前位置,這的確有機會令雙眼肌肉放鬆一點。其實,叫小朋友多望綠色植物,是希望他們多望窗外的山、樹或草,增加視野距離,令雙眼肌肉放鬆,讓眼睛休息。望遠比望綠色帶來的效果,顯著得多。

問:小朋友都有假近視嗎?

答:這情況十分常見,因為眼球負責調節晶體的肌肉變得繃緊,加上小朋友驗眼時心情太緊張、驗眼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或看書,都會令眼部肌肉緊張。曾有小朋友於電腦評估出300至400度近視,但滴眼藥水放瞳後,則發現近視並無那麼嚴重,這就是假近視。

問:坊間很多書籍介紹不同眼球運動,聲稱可減近視,真的嗎?

答:真正導致近視的原因是眼球變長,除非有方法令眼球變短,否則不可能減少近視。至於因肌肉緊張而出現的假近視,做一點眼部運動,令眼睛放鬆,則有機會起紓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