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眼科手術的風險,建議咨詢眼科醫生團體意見。
淚管閉塞不是青光眼的成因。
有關眼科手術的風險,建議咨詢眼科醫生團體意見。
淚管閉塞不是青光眼的成因。
可能與眼敏感、眼乾或眼皮衛生有關,可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判斷及建議。
應該屬正常的感光調節。如情況持續過久或其他異樣,可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判斷及建議。
市面上兒童控制近視方案眾多,眼科視光師會根據小朋友的歲數、視力及度數、生活習慣、學習需要等,為家長提供最佳的建議﹕
運動視覺對兒童重要
疫情期間,小朋友長時間留在家中缺乏運動,對視覺系統發展的影響開始浮現。
甚麼是「運動視覺」?
進行體育活動時,眼睛需要使用的視覺技術,就是「運動視覺」。大部份運動員身處動態環境及面對高速移動目標時,需快速判斷各種情況,作出相應動作或應變。因此,體育運動中,需要用到以下幾種運動視覺。
拖慢讀寫速度
運動視覺的技巧其實與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學習,閱讀及寫字的技巧相當類似。小朋友在閱讀或寫字時,眼睛需要在字節或筆尖位置高速及準確地調焦及移動,如沒有良好的動態視力及追蹤能力,可能會造成移動或調焦緩慢問題,拖慢閱讀或寫字速度,嚴重的可能有出現跳字、跳行,或字跡不工整、大小不協調等問題。
運動視覺並非與生俱來,需要通過學習及訓練,提升技巧和熟練度。大部份情況下,可通過參與的各種體育活動把握練習機會,毋須特別培訓。不過如孩子太文靜,專注於閱讀或靜態興趣,則容易忽略運動視覺的發展。
理大護眼(沙田)中心李仲熙眼科視光師
眼皮跳影響視力?
日常生活中,不論大人或小孩子都可能有眼皮跳的情況,大多過一段時間便會消失,但它對視力有影響嗎?
眼皮跳分為非病理性及病理性,前者屬一般的生理現象或與生活習慣有關;後者則和眼睛健康有密切關係,可能需要求醫,故分辨出眼皮跳成因非常重要。
非病理性成因
病理性成因
病理性的眼皮跳動可牽涉其他疾病,當中更不止是眼科問題,較常見的成因如下:
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林家瑋眼科視光師
保護眼睛 智選太陽眼鏡
秋高氣爽,帶孩子享受戶外活動,佩戴太陽眼鏡是保護眼睛的不二之選,可是林林總總的產品應如何選擇?
防紫外綫傷害
美國FDA建議太陽眼鏡可選UV400。在電磁波譜中,紫外綫的波長是約100至400納米,而可見光的波長是400至700納米。所謂「UV 400」,是指能有效阻隔波長在400納米以下的紫外綫,即是能百分之百阻隔紫外綫穿透。
長期或接觸過量的紫外綫會提高患眼疾的風險,例如白內障、翼狀胬肉或日光性視網膜病變等,部分眼疾更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視力減退。
鏡片愈深保護愈強?
答案是非也。防紫外綫是鏡片其中一種鍍膜功能,與鏡片顏色深淺沒有關係。即使是普通單光透明鏡片,也能加上防紫外綫的鍍膜。相反,一些質素不合規格的墨鏡或小童太陽眼鏡,假如沒有防紫外綫鍍膜,在墨鏡下瞳孔放大會讓更多紫外綫進入眼鏡,反而比沒有佩戴更損害眼睛!
色澤建議
想了解自己的眼鏡能否有效阻隔紫外綫,可找有信譽的眼鏡店或驗眼中心,使用專業儀器檢查。既然防紫外綫功能一樣,鏡片顏色和深淺意義何在?
鏡片以可見光綫透視率(簡稱VLT)分為五大類,由0至4,數字愈大,染色鏡愈深色,VLT愈低。類別2和3是較常見的太陽眼鏡染色;反觀類別4,由於染色太深,在對比減低的情況下會影響配戴者的視力,因此不建議作日常佩戴。
不同顏色的染色鏡也有相應的優點:灰色鏡能減低光紫外綫及眩光,同時不影響真實色譜,是較普遍的選項;茶色鏡能增強視覺對比度;墨綠色鏡在戶外有減低眩光的效果;黃色鏡能在室內增強視覺對比度。
在戶外活動時,小孩如佩戴太陽眼鏡仍覺得很刺眼,可試戴偏光鏡,它能有效過濾因反射或散射造成的光綫,令佩戴者看景物時大大紓緩刺眼的感覺和提高清晰度;但是偏光鏡會影響佩戴者看LED螢幕的清晰度,因此不建議駕駛飛機或行車時佩戴。
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盧汶慧眼科視光師
孩子頻繁眨眼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眼睛乾澀,因此會常眨眼來分泌更多的淚水。亦有可能是眼睛感到有異物感,例如有塵埃碎屑等異物或睫毛入眼所引起的,這有機會會刮傷角膜表面。另外,亦會因近視或遠視令他們視力模糊,以為頻繁眨眼能夠看清一點。建議帶孩子作詳細眼睛檢查,以查明真正原因。
兒童控制近視方法其實有好幾種,詳情可按以下連結參考本中心之小冊子簡介。阿托品藥水須經眼科專科醫生處方,有關效用及副作用,建議咨詢眼科專科醫生團隊意見。
http://polyvision.com.hk/2020/01/01/%e7%82%ba%e8%bf%91%e8%a6%96%e6%b8%9b%e9%80%9f/
預防近視 控制眼軸長度
近年量度眼軸來作為防控近視的指標及方法愈趨普遍,今期為大家解釋兩者的關係。
約十三歲眼軸完成發育
根據硏究數字,於二O二O年近視影響全球差不多30%的人口,而估計於二O五O年,近視人口會攀升到佔約50%,情況相當嚴峻。以往近視的控制只着眼於近視的數字,由於現在的儀器比以往更先進,量度眼軸變得愈來愈普遍,這令控制近視的資訊增加及更全面。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眼軸?簡單來說眼軸就是眼球的長度,是眼角膜至視網膜的距離。眼軸會從初生嬰兒還未成熟的階段慢慢增長,直到十三歲左右發育完成,一般長度介乎於23毫米至到24毫米左右。
評估視力受損風險
近視的度數主要取決於三大因素:角膜弧度、晶體度數和眼軸。大多數近視的人,均是由於眼軸過長,而眼軸愈長(26毫米或以上),將來因近視引起的視力受損風險亦愈高。因此,控制近視不單要控制度數加深,還要考慮眼軸長度。雖然近視主因是眼軸過長,但其他的兩個因素(角膜弧度和晶體度數)亦會令情況出現變化。例如兩名小朋友的度數一樣是300度,但由於角膜弧度不同,甲小朋友的眼軸比乙小朋友長,因此甲小朋友可能需要採取更嚴謹的近視控制方案。
量度眼軸的儀器大致可以分為接觸式或非接觸式,接觸式的超聲波測量儀比較便宜,但在學童身上使用非常困難,亦容易發生操作上的誤差。現在常用的是非接觸的光學式眼軸測量儀,好處是安全、容易使用、快捷又準確。
個案分享
曾有一名十歲小朋友,一直以來視力上都沒有問題,從來沒有戴過眼鏡,但近兩、三個月發覺視力變差,便安排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經檢查後發現有近視和50度散光,需要佩戴眼鏡。以往這類輕度近視的小朋友,眼科視光師會建議佩戴普通眼鏡,六個月後再作檢查,觀察加深的速度;但量度眼軸後發現小朋友的眼軸較同齡孩子偏長,因此與父母商量後,決定試用控制近視鏡片,嘗試減慢近視加深。
因此,量度眼軸能給予眼科視光師更多資訊,更全面地考慮控制近視的時機,而透過定期檢查眼睛,比較眼軸的變化,可以了解控制近視的成效,考慮是否需要改變控制近視的方法。
理大護眼(太古)中心周國輝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