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做個詳細的眼睛檢查,看看視網膜或眼壓等有否異常。
AMO Lens Plus 生理鹽水可否幫小朋友洗眼?
可以用生理鹽水或洗眼水沖走眼內異物。但若非異物入眼,例如眼乾,則建議使用人造淚液。
《Capital Weekly》Best of the Best 2012
(Chinese Version Only)
理大護眼
專業服務一絲不苟
用心照顧近十萬人
本著「Quality Eye Care,One Stop Services」的服務宗旨,理大護眼由 2005 年成立至今,服務人數近 10 萬人,年前更獲 ISO9001 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成為首間取得國際肯定護眼中心。理大護眼服務範圍廣泛,包括全面眼科視光檢查,青光眼檢查,糖尿眼檢查,角膜矯形,兒童視覺訓練,色覺檢查,視野檢查,隱形眼鏡驗配及跟進護理,眼鏡及太陽眼鏡驗配等一站式服務,切合不同需要,竭力為市民提供專業、優質、全面眼睛護理服務。
理大護眼的多項護眼服務都是依照社會需要而設立的,像青光眼檢查及糖尿眼檢查。由於現時青光眼患者年輕化,理大護眼希望能幫助這些患者定期檢查眼疾,穩定狀況,及在必要時提出應變措施。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榮休教授兼理大護眼董事胡志城表示,青光眼檢查主要針對年紀較大的人士,特別是已患有青光眼的長者,他們應該要定期檢查,並跟從眼科醫生指示滴眼藥水才能防止惡化,以免視覺神經萎縮,影響視覺。
要知道糖尿上眼並非一朝一夕,一旦在眼部發現糖尿病跡象就已經很嚴重了。故此,盡早開始定期驗眼,可以在發生問題時盡早解決。而糖尿眼檢查需要放大瞳孔,拍攝眼底影像等等檢查,然後再就情況轉介至家庭醫生,糖尿病醫生或者眼科專科醫生。 「我們相信最有效果的檢查方法就是糖尿眼檢查。」胡教授告訴我們,「政府過去推行多項惠民政策,其中一項就是設立糖尿病中心,免卻病患四出奔走求醫之苦,也可節省時問。」
秉承理大經營理念 獨立發展
理大護眼跟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關係密切,前身為理工大學附屬機構,至今年 3 月正式既始獨立運作。理工大學向來都鼓勵大學的不同部門創業發展,發放一次性的發展基金,管理機構至穩定成熟,讓其獨立發展。理大護眼用 7 年時間就能夠在行內獨當一面,成績斐然。而在今年 8 月初,理大護眼應市民所需,在太古康怡廣場開設新的護眼中心,現已正式投入服務。理大護眼會一直秉承當年成立的經營理念,亦跟大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如讓「理大眼科視光學系的實習學生有機會在理大護眼這裡觀摩,安排在眼科視光師旁邊聽症及視察整個檢查過程。」
理大護眼成立的最大誘因是當年的理大眼科視光診所長期預約爆滿,很多人因而床能及時檢查眼睛。胡教授希望透過成立理大護眼,為市民提供相同標準及品質的服務,再加以改良,務求做到專業、優質的眼科視光中心,提供最完善的眼科護理給市民大眾享用。胡教授謙和地説:「這不是我們最獨特的地方,所有診所都做得到,而我們能夠取得成功,都歸功於管理層及整個團隊的努力,大家有著同一個目標及理念,共同創建爭取而來的成就。」
品質監管嚴謹 取得ISO認證
理大護眼對於每部分,從前台接待、員工素質、儀器以至配備都一絲不苟,亦憑著這份對專業及品質的要求,成為全港首間取得ISO9001 認證的護眼中心。要取得 ISO9001 認證一點也不容易,更別說要從裡到外,儀器、服務、環境設施都一致取得認同,而且這是個很嚴謹的「長期考察」,每半年會有一次檢訂,要確保中心內所有部分都保持在高水平才能得到這個肯定。胡教授表示「我們申請認證是作為先驅,要先取得業界認同,而 ISO 就是最佳的認證。我們期望香港有更多得到國際認證的眼科視光診所,讓市民背更多選擇。」
理大護眼為確保服務達到最高水平及維持品質,在聘任眼科視光師時十分嚴謹,只會考慮聘用取得第一部分註冊資格及富臨床經驗的眼科視光師,因為只有第部分註冊的眼科視光師才可以為應診者散瞳,做睫狀肌麻醉及使用螢光劑等較全面的檢查。
推動白內障檢查 舉辦護眼講座
談到現時人口老化,白內障患者增多,胡教授表示現正逐步推行白內障檢查服務。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晶體亦比以前多了更多不同款式,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宜用同一類的人工晶體。可是現時社會存有很多謬誤,以為只要換人工晶體就沒事,但事實不然。 「由於每個人或遲或早都會患白內障,最人體不能避免的轉變,時間因人而異。作為業界的領先者我們會提供全面眼睛健康檢查,包括 視力與視功能的詳細測量、水晶體的透明度等,在適當時候轉介眼科醫生進行白內障手術。」除推行白內障檢查外,理大護眼亦積極推廣「全民護眼」的概念,透過為不同機構及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舉辦護眼講座,帶動員工多了解護眼常識及自己的眼睛狀況外,亦關心家人的眼睛健康。
《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及早正視散光問題
散光可令人難以辨別外形相似的影像、字母或數字,例如6、8、9和B字等皆易混淆。散光與近視不同,散光可以令人看遠不清,看近亦模糊。
由於視力無法集中,一般夜視能力會下降,但望街燈時影像散開不能斷言為散光,因近視或遠視都會有類似的症狀。散光成因多與角膜弧度不一致有關,角膜很多時候都並非正圓的半球體,而是稍為橢圓的半球體。角膜如某角度較彎,但另一角度覺平坦時,光線即無法準確聚焦於視網膜而形成散光。其次,如晶狀體弧度不一致,亦會造成散光問題。
散光問題又可與近、遠視或老花並存,不但影響視力,亦易引致眼睛疲勞、頭痛、眼球和眼眶周圍不適等感覺。幼兒如天生有深散光更可能出現弱視,必須於七歲前盡快佩戴眼鏡,甚或接受弱視訓練治療。長者若有明顯散光會增加跌倒風險,同樣必須盡早矯正視力。有散光人士使用電腦時會比較易倦、頭痛及頸痛。矯正散光主要為佩戴眼鏡或接受矯視手術。
由於現時仍未有預防散光的針對性方法,故日常除保持適當閱讀距離及讓雙眼適量休息外,還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以盡早發現問題及治理。
開始發現見到白點(在其他底色上)。小時候看天空已發現有很多透明蟲蟲在雙眼飛還很開心。以往有在polyvision做檢查說十分正常。請指教。
據閣下描述,該透明物懷疑是因玻璃體正常退化而產生的「飛蚊」(可呈粒或條狀),通常深近視患者會出現較多「飛蚊」,但若短時間內突現大量,則擔心有視網膜病變或脫落的問題。
如有懷疑,建議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診斷及建議。
你好,本人19歲,是大學生。因為科目關系常常會一整天都看著電腦。我的視力沒太大問題,只有輕微的,可不戴眼鏡近視和散光。但近來我的眼很易就會累,有時看一會螢幕已想閉目休息,亦偶爾會有輕微的眼痛及頭痛,或眉心繃緊的情況。因在網上看到青光眼的病徵,故很怕自已會是有青光眼的先兆,還是只是一般的眼睛過勞?請問是不是還是檢查一次較好?
懷疑是電腦視覺綜合症,指在使用電腦期間所產生的眼睛及身體不適,由於都與視覺有關,因而被統稱為視覺綜合症,其症狀包括:眼部疲勞、眼睛乾澀、視力模糊、眼鏡度數加深、辨色能力降低、眼紅、疊影、畏光、對焦能力減弱、頭痛、頸膊痠痛、背痛等。
建議多留意視覺衛生,定期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確保眼睛內外健康。
本人有大約500至600度近視, 另外有輕微內斜視,想請問若要做手術矯正近視及斜視問題,是否一定要分開兩次手術? 大約需多少天病假? 手術費若多少? 是否要先經電話預約檢查?
有關眼科手術,建議咨詢眼科醫生團體。
本人患有近視,大約二百度左右,剛才因為覺得腋下癢,所以兩眼專注在看腋下,一段時間當我抬頭看時突然看到幾點小光頭,大約兩,三秒後消失了,請問這個情況是正常嗎?謝謝
應屬正常。如有懷疑,建議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由眼科視光師作出診斷及建議。
小女如近視有550度散光有250度可配角膜矯形鏡,她曾參加近視研究中心
視乎情況或可試戴角膜矯形鏡,詳情請致電向本中心查詢。
《星島日報 – 保健至「專」》智能手機視覺綜合症
(Chinese Version Only)
智能手機、電子手帳、平板電腦等科技產品,乃都市人時刻都會應用的東西。這些產品不但改變人類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亦悄悄地傷害了我們的眼睛。筆者每日接觸各種不同年紀的病人,除視力下降、眼睛乾澀等問題外,近年越來越多四十歲以下的患者,投訴看不清電話短訊,或用完平板電腦後看電視、遠物時視力模糊。長期使用電腦已經對雙眼造成極大壓力,智能手機的出現,將注視電子屏幕的動作由桌上轉移至掌上,屏幕大小也由十多吋縮小至數吋,閱讀距離由二十多吋縮短至十吋以內,令眼睛需要多用二至三倍的調節力。再加上電子屏幕產生的影像是由無數小光點組成,長期注視,會令眼睛過度受刺激,產生畏光和流眼水等症狀。
長時間注視極近距離或微細刺目的物件,會令眼球內外肌肉頻繁活動,導致視力提早減退,出現變焦緩慢、眼部痠痛等老花症狀,不少六、七歲的幼童更會有數百度的嚴重近視。筆者相信除「電腦視覺綜合症」外,近年的「智能手機是個綜合症」亦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