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本人17歲最近在眼鏡店配新的近視眼鏡,但每次戴新眼鏡的時候發覺有頭痛問題,戴了一至兩小時除下眼鏡亦有眼痛,所以我至今仍然配戴舊眼鏡。我想問在我這個年齡是否會有假性近視?因為我在配新鏡時驗眼時只作一個簡單的檢查,並沒有作全面視光檢查。還有,請問在全面眼科視光檢查中,會不會用散瞳劑幫我檢查眼晴?

閣下這個年齡不排除有假性近視,會建議您找眼科視光師作詳細的眼睛檢查,期間有機會使用到放大瞳孔眼藥水檢查眼睛。

《Smart Parents》葡萄膜炎可致盲

(Chinese Version Only)

兒童葡萄膜炎較成人葡萄膜炎少見,病童佔整體葡萄膜炎患者總數約百分之五至十。由於兒童經常不能清楚表達視力問題,經常會延誤處理的時機,導致視力受損及誘發併發症。

正確部位

葡萄膜介於鞏膜(眼白)與視網膜中間,葡萄膜炎指的是發生在葡萄膜組織的炎症,部位涉及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此症是兒童主要的致盲眼疾病之一。

如何分類

  1. 按部位:前葡萄膜炎、中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
  2. 按病程:急性葡萄膜炎(短於三個月)及慢性葡萄膜炎。
  3. 按發病原因:感染性葡萄膜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4. 按臨牀表現和病理特點:非肉芽腫性及肉芽腫性。

發病原因

  1. 病毒感染
  2. 眼創傷或外傷
  3. 免疫性疾病,如幼年性特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克隆氏症、強直性脊柱炎等。
  4. 腫瘤,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淋巴瘤等。
  5. 幼年性特發性關節炎是兒童葡萄膜炎最常見的原因。

臨牀表徵

  1. 包括眼紅、眼睛脹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飛蚊、睫狀體充血、角膜後沉着物、虹膜後黏連、瞳孔縮小及黃斑點水腫等。
  2. 可導致併發症包括繼發性青光眼、白內障、帶狀角膜病變、低眼壓及眼球萎縮、視網膜脫離、黃斑點水腫。
  3. 葡萄膜炎初期症狀與其他紅眼疾病很相似,故患者常忽略,如有眼睛不適、眼晴紅、視力模糊等症狀,應盡快請教醫生,勿延誤處理,避免視力受損。

《Smart Parents》防患秋冬眼疾

(Chinese Version Only)

隨四季氣候的轉變,大家日常應作出適度調節,保護雙眼,以防患季節性的流行眼疾,秋冬宜多加留意以下的護眼要項。

日短夜長    閱讀光綫要充足

由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是九月二十二日)開始,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會逐漸縮短。白天時間變短,但學童的學習生活依然繁忙,有時溫習做功課的時候已經是夕陽西下,甚或是天黑黑。

閲讀環境的光綫不足容易造成視疲勞,徵狀包括對焦吃力、眼睛局部不適、流淚水及頭痛等。家長們應留意小朋友閲讀時的光度是否足夠,需要時可加一盞閲讀燈。閲讀燈要留意照射的角度,避免光綫直射眼睛,亦要避免寫字時手的陰影遮蓋書簿。

天氣漸冷    戶外活動不可少

雖然現時天氣仍暖和,但當正式步入冬日時,寒冷天氣易使人寧願留在室內,但我們的眼睛應該經常保持有時看近,有時看遠的良好視覺衞生習慣,以強化及鍛煉視覺調節功能。

此外,已有研究指出,學童每天早午兩節的二十分鐘戶外活動(共四十分鐘),有助控制近視發展。因此小朋友應多作戶外活動,多點看遠​​處的景物,減輕近視風險,亦可順道於郊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有益身心健康。不過在戶外陽光猛烈時應避免讓眼睛暴曬,必須佩戴太陽眼鏡,阻隔紫外綫和眩光,以保護眼睛。

天氣乾燥    適時保濕防眼乾

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冬季時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所以吹起的北風會較為乾燥,令人易有眼乾問題。除此,室內的空調及使用暖風機,也極容易令空氣濕度降低,可能誘發乾眼症。

乾眼症常見徵狀是眼睛乾澀、疲勞、眼紅、痕癢、有異物感,甚或感到痛楚。應付輕微的乾眼症,可以使用沒有藥性的人造淚水滋潤眼睛,宜選擇獨立包裝的人造淚水,以減低對防腐劑過敏的風險。

毛衣黴菌    易致眼睛敏感

寒風大颳時,大家都會把窗戶關上來保暖,自然會減少了空氣流通。加上人們多在室內活動,故更容易有機會接觸到室內的致敏原,例如地毯、毛衣上的塵垢、黴菌等,誘發眼敏感問題。眼敏感可引致眼紅、痕癢、眼皮紅腫、流淚水等微狀。要減少眼敏感的機率,應定時清潔和更換空氣過濾隔塵網,保持家居清潔,定期吸塵以減少塵垢、花粉等潛在致敏原。地毯、毛衣亦需要不時清洗,避免黴菌滋生。

《Smart Parents》學童護眼錦囊

(Chinese Version Only)

很多學校都提倡電子教學、改用電子課本及鼓勵小朋友做網上練習等等,如何在增進知識的同時,又可助孩子減低對眼睛的影響?

學習時注意

  1. 做功課及溫習或閲讀課外書的時間不要過長,每二十五至三十分鐘,休息一次,看遠景三至五分鐘或閉目養神皆可。
  2. 做功課及閲讀時需要有足夠光綫,注意是否有影子影響課本清晰度,如有需要便加設枱燈輔助。
  3. 不要在車上看書,因光綫不足,加上車子搖晃時也會增加眼睛負荷,令眼睛容易疲倦。
  4. 閲讀距離應正確,小朋友坐在書桌前,將手掌放在書桌上,前手臂及上手臂形成九十度角,坐直便可。
  5. 做網上功課時也要注意時間及距離,二十五至三十分鐘休息一次,與電腦需有六十至七十厘米距離。

課餘護眼法

  1. 多進行戶外活動,看遠景可以幫助放鬆眼睛肌肉,紓緩眼睛疲勞。
  2. 進行戶外活動時,應配戴合適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減低紫外綫傷害眼睛的機會。
  3. 小朋友一般都有玩電子遊戲的習慣。尤其以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較為普遍,但玩時必須留意時間及距離。
  4. 日常應保持雙手清潔,盡量避免捽眼,防止眼睛受細菌感染。
  5. 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果,切忌偏食。

留意異常情況

如發現小朋友出現以下徵狀,應盡快作眼睛檢查。

  1. 經常揉眼睛
  2. 眼睛常水汪汪或流眼水
  3. 需要近距離看電視或看書
  4. 經常側頭看東西
  5. 看遠景時需要矇眼
  6. 經常抄漏家課
  7. 不停眨眼

《Smart Parents》嬰童遠視毋須理會?

(Chinese Version Only)

遠視患者觀望遠處景物時,平行的光綫聚焦在視網膜後,會不能形成清晰影像,必須消耗調節力才可將焦點拉回視網膜上。遠視主要分為輕度、中度及深度三種程度。

可否自行痊癒?

  1. 正常的初生嬰兒及幼童,眼球比例過小,所以屬於輕至中度遠視亦不足為奇,家長毋須過慮。這類遠視成因主要是先天性的,度數基本上不會增加,相反度數會隨年紀漸長而減淺。
  2. 在沒有弱視、斜視的情況下,輕度的遠視對於幼稚園、小學學童是無太大害處的,因孩子眼睛尚在發育,若眼球生長過長則有機會形成近視,所以有輕微度數的遠視作緩衝,反而可使小孩較不容易變成近視。

主要影響

  1. 遠視患者看遠、中、近距離的景物時,均需要消耗不同程度的調節力,所以調節肌肉(睫狀肌)的負擔特別大,眼睛特別容易疲倦。
  2. 部分遠視患者亦會出現間歇性頭痛和眼睛脹痛的現象。
  3. 上述的徵狀會隨年紀增加而變得愈來愈明顯和嚴重。
  4. 小朋友的調節力較強,因此年幼的輕至中度遠視患者很少投訴視力模糊,眼睛疲勞。深度遠視的小朋友,易被自出生以來腦部長期接收到的「模糊影像」所誤導,以為是「正常」視況,很大機會造成弱視(俗稱懶惰眼)。
  5. 更長遠影響是破壞雙眼協調系統,有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隱性或顯性內斜視(俗稱鬥雞眼)。

矯正方法

  1. 簡單的情況可配戴合適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視力。
  2. 較嚴重的情況可戴雙光或漸進眼鏡,以改善不同距離的視力問題。
  3. 對於確診有弱視或內斜視,或投訴有視力問題的幼童,無論遠視度數多少,都必須依照視光師指示,戴合適的眼鏡或進行視覺訓練。
  4. 進行放瞳或睫狀肌痲痺檢查,可得知眼睛實際情況,故對幼童尤為重要。

《Smart Parents》視障有跡可尋

(Chinese Version Only)

小朋友成長時,有很多看似與眼睛及視力未必有關的小事情或小動作,其實背後有可能隱藏視力問題,家長應盡量細察。

外觀上不同

  1. 正常瞳孔大致為圓形,左右眼大小差不多,對光的反應對稱。雖然瞳孔大小不等,大多數亦屬正常現象,但亦有可能是控制瞳孔的腦神經出問題尤其瞳孔對光反應左右不一時。
  2. 留意瞳孔內有否粉紅色或白色的反光,除了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外,亦有機會是眼內腫瘤,嚴重的可能危及性命。如果小朋友屬早產嬰兒,亦有機會因視網膜病變而出現白色瞳孔。
  3. 眼瞼開合跟瞳孔一樣由腦神經控制。眼瞼位置不對稱多屬先天而不涉及疾病,但亦有機會跟神經綫問題有關。

生理上有異

  1. 小朋友有否常眼紅或流眼水,特別是如伴隨有黏性分泌物,可能是眼睛受感染而發炎。
  2. 眼睛無特別發紅但淚水不停,可能是有異物刺激,如睫毛倒生。另一可能性是淚管阻塞。
  3. 無明顯發紅但常揉眼,可能是睫毛倒生或眼敏感令眼睛不適。

行為表現異常

  1. 看物件時把眼睛擠小、瞇起或限制於眼角位置來觀看,可能是屈光不正令視力模糊。
  2. 單眼看東西時另一眼向其他方向斜向,可能有斜視。注意小朋友看近及看遠時斜視情況可能不同,均要細察。
  3. 向不同方向看東西時眼睛移動不對等,可能是某些眼外肌肉活動力受限,例如控制眼外肌的神經綫受損,又或炎症令眼眶內組織腫脹,令眼球無法向某一方向轉動。
  4. 頭部經常刻意避開正向注視物件而固定向左或右轉,又或頭部經常向左或右邊固定一方傾側,可能是眼球活動方向受限的補償動作。
  5. 去到陌生環境時變得非常膽小,要家長在旁寸步不離,除因為性格內向,亦有機會可能是看不清楚遠景,無法了解附近環境如何而變得步步為營。
  6. 小朋友天性對事物好裔。如發現他們經常只留意遠方物件,可能代表因深遠視而看近出現困難。相反如只留意身邊物件,可能是因近視而看不清遠處。
  7. 立體感建立於雙眼的清晰視力,小朋友若常錯判距離,如撿拾物件時出錯,抓東西抓不準等,可能是視力問題而令立體感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