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會是淚水不足、不平均或鏡片輕微偏離,建議找眼科視光師覆檢一下。
您好 本人近半年來都是晚上有時感覺到眼睛痕癢,只是捽了一下雙眼,然後隔了沒有幾分鐘,眼頭和眼窩位置會開始有又痕又乾又痛的感覺,眼皮開始腫,尤其眼頭下面痛和痕癢的感覺最明顯。去洗完臉后,痕癢感會消除一點點。再滴完眼藥水后,會消除大部分痕癢感覺 ,這眼腫期間沒有食任何藥物的話,會持續到第二天才會慢慢消腫。有時碰著眼腫,本人都有感冒跡象或正在食感冒藥。 請問這純屬是細菌感染使眼睛發炎或是和正在感冒中有關呢?
懷疑是一些敏感反應,而捽眼亦會令痕癢加劇,甚至致接觸性結膜炎,如情況持續,建議咨詢眼科專科醫生意見。
眼睛有飛蚊情況,是否應該到你們中心做檢查還是到眼科診所?
本中心提供的「全面眼科視光檢查」已包括檢查眼睛內外健康 (如飛蚊),閤下可致電任何一間中心預約。
請問正常眼壓青光眼是否可以醫治 ? 應該怎樣處理?
有關治療方法,建議咨詢眼科醫生團體。
想諮詢是否可以配到矯正角膜/晶體散光的rgp
本中心有提供此類隱形眼鏡的驗配服務。
《Classroom – 醫療保健》正視虹膜炎
(Chinese Version Only)
虹膜是決定眼睛顏色的部分,虹膜炎(又稱前葡萄膜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葡萄膜炎。虹膜炎是由於虹膜後面的睫狀體發炎,成因可以是感染外來細菌,也有病例是於自身免疫病所致,例如幼年突發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紅斑性狼瘡,以及某些皮膚疾病等亦有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虹膜發炎通常會急性發作,大多是單眼發病,也有可能雙眼交替先後發作,而且常反覆發作。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痛、畏光、流眼水,眼紅,視力下降, 而虹膜顏色不一定有改變。眼痛的主因是眼壓升高,但患者常誤以為是結膜炎而延誤處理。若延誤病情,會容易引發白內障、繼發性青光眼、黃斑部水腫等後遺症,嚴重會導致失明。虹膜炎大部分會在6至8周內復元。
治療虹膜炎的方法因人而異,醫生多會處方不同類型的藥物,如散瞳藥水、類固醇或其他類型消炎藥。
散瞳藥水:可以防止發生虹膜後黏連,減少日後發生青光眼的機會。此外,也可以減少虹膜括約肌和睫狀肌的痙攣,減輕疼痛。
類固醇:類固醇藥物有抗炎功效,可以有效減輕虹膜炎症狀。
虹膜炎成因可與免疫系統問題有關連,而虹膜炎與結膜炎的症狀亦很相似,因此,如眼睛出現畏光或眼紅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檢查。避免延誤處理。
會否有任何工具可協助除隱形眼鏡? 本人好容易(eg.5-10sec戴上隱形眼鏡), 但用好長時間也不能將隱形眼鏡除下….
一般在驗配隱形眼鏡時,眼科視光師會教授正確的除戴技巧、經過反覆練習及跟進檢查後,才確定閣下是否適合配戴隱形眼鏡。
但若驗配的鏡片弧度不合,如太緊,則會較難除下,且強行除下,更有機會令角膜損傷。
建議約見眼科視光師檢查是否弧度有問題或是除戴技巧不當。
你好,我打網球時被球撞到右眼,現在感到右眼有點不舒服,也覺得看野時有點模糊(少少)
如眼球受過撞擊,可致角膜受損或視膜膜脫落,建議盡快接受檢查,排除上述可能。
《東方日報》視力矇查查小心患白內障
(Chinese Version Only)
近日視力變得矇查查,難道老花又加深了?長者出現視力退化不一定是老花,有可能是白內障所致。白內障是常見的老年眼疾,初期徵狀不明顯,好像有一層霧氣擋在眼前,有患者甚至誤以為是老花加深而延誤治療,大大影響視力。手術是現時唯一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如果患者沒有其他眼疾,只要及早接受適當治療,之後定時覆診,好好保護眼晴,便可改善視力。
眼睛老化是主因
白內障是指眼內的晶狀體因老化而變得混濁、不透光,阻擋了光線,令影像無法正常聚焦在視網膜上,導致視覺逐漸模糊,其成因有很多,大概分為先天及後天兩方面。理大護眼(旺角)中心眼科視光師程偉建表示,先天成因有可能是受母體感染,或與遺傳有關。後天成因主要跟年紀有關,一般人於50餘歲開始出現白內障,70歲之後比例高達9成以上。近視超過600度的深近視人士,眼球較一般人為長,晶體容易老化,增加白內障的風險。患有青光眼、虹膜炎、視網膜病變等眼疾,其併發症亦可誘發晶體渾濁,繼而出現白內障。類固醇亦是引致白內障的兇手,長期服用者必須提高警覺。此外,雙眼長期處於極強光線的環境,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從事燒焊工作等,亦會加速眼球晶體的老化。如頭部或眼睛受到外界劇烈撞擊(如交通意外等),都有機會令晶狀體纖維細胞突然濁化,這類眼疾稱為創傷性白內障。
初期徵兆不明顯
患上白內障初期,徵兆並不明顯,有些患者感到雙眼容易疲倦、遇到強光時感到刺眼、出現眩光、重影、鬼影或灰點、影像顏色變暗淡、褪色或有偏黃、視力模糊、屈光度數經常改變,如近視加深、老花度數減淺等,情況嚴重的話,可喪失視力。置身在日光及漆黑兩個極端的環境下,視像差距更為明顯,前者的視覺好像有層霧氣擋在眼前,後者則好似有光暈。由於部分徵狀與老花加深甚為相似,有些人因誤解而掉以輕心。
白內障不一定要熟透才可施手術,否則可能令病情延誤及惡化,亦會增加手術的難度,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程偉建說:「可綜合主觀及客觀兩方面的意見,判斷做手術的決定。主觀方面是指患者是否覺得日常生活、工作受到視力影響。客觀方面則是由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替患者進行檢查,確認病情的詳情資料,如白內障的種類、位置、熟透程度等。所以患者如有任何疑問,應盡快向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查詢。」
手術後忌紫外光
以往進行白內障手術需要在角膜切開一個頗大的傷口(約8~10毫米),植入人工晶體,手術時間約需半小時至45分鐘,創傷性大,復原時間長,手術後需要縫針甚至拆線。現時則普遍採用微創手術,醫生先以超聲波將混濁的晶狀體乳化、吸走,再把可捲曲的人工晶體置入囊膜。人工晶體自動張開,囊膜被兩邊的腳支撐着,最後固定人工晶體。傷口可小至2毫米左右,亦可減低手術引致的併發症。整個手術過程約半小時內完成,毋須縫針。
手術後初期,影像會特別清晰、特別光亮,患者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可戴上太陽眼鏡。期間要注意保持傷口衞生,切勿捽眼,亦要避免濕水。紫外光對晶狀體的傷害最大,一定要加強護眼措施,如出戶外時佩戴防UVA、UVB的太陽眼鏡。與此同時,身體不應作出幅度太大的動作,如倒立、撞碰面部、用力推東西、舉重等,以免令眼睛受到撞擊,不妨戴上平光眼鏡,保護眼部位置。亦要遵從醫生吩咐,定時滴處方的眼藥水,以及準時覆診。
我兒子7歲,有150度散光,近排望野會有縮小問題,有時1日會發生6-7次?請問是什麼問題?
有機會與視力模糊有關,可能孩子經常需聚焦去嘗試看得更清,而眼睛用力聚焦和放鬆交替時便有可能導致視物縮小的錯覺,但實際原因未明,建議閣下可先讓孩子作詳細眼睛檢查,由眼科視光師根據孩子眼睛的實際情況作評估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