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Parents》為何經常流眼水?

(Chinese Version Only)

問題可大可小

  1. 小孩眼睛經常如流淚般,可以有很多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因為眼睛表面受了刺激而產生的反射反應。
  2. 當中成因可輕可重,最常見的就是眼睫毛內翻,其他可能性有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炎﹑鼻淚管阻塞,甚至是有青光眼等。

形成原因

  1. 比較常見於小朋友的眼睫毛內翻,可分成眼睫毛倒生和下瞼贅皮。前者是指睫毛向着眼球的方向生長,引致睫毛與眼角膜直接碰觸。後者相對更普遍,尤其常見於亞洲小朋友。下瞼贅皮的眼睫毛生長大致沒有問題,但是由於面部骨骼結構與鼻樑尚未發育完成,過多的皮膚組織堆在一起沿下眼瞼隆起,導致睫毛被迫向內擠。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眼睫毛直接觸碰眼角膜。
  2. 由於眼角膜擁有豐富的觸覺神經,所以眼睫毛稍微觸碰眼角膜都會帶來不適與反射反應,如流淚﹑頻繁眨眼﹑異物感﹑刺痛等症狀。
  3. 當眼睫毛與眼角膜直接接觸時,每次眨眼或活動眼球都將帶來不舒服的摩擦, 嚴重則眼角膜磨損。長時間磨損的眼角膜不但不健康,有機會影響視力,還容易引起發炎或感染,時間久了就結疤然後對視力造成永久傷害。所以不要小看倒睫的影響。

解決方法

  1. 眼睫毛倒生可以透過拔除﹑電解法或手術矯正來處理。一般情況如果倒睫對眼角膜造成的傷害屬輕微,在不影響眼角膜健康與視力的前提下,可以不必處理,觀察與適當滋潤即可。切記勿剪短倒生的睫毛,因經修剪的睫毛尾部會比原來更粗糙,反而增加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除非內翻程度非常嚴重,否則下瞼贅皮毋須處理,待小朋友長大,眼眶與鼻樑成長後,情況自會有所改善。
  2. 如果發現小朋友時常揉眼﹑流淚﹑感覺眼睛刺痛,還是建議盡早檢查,以免耽誤處理。如果倒睫或眼瞼贅皮程度嚴重,或有機會需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來滋潤與修復眼角膜,同時避免細菌感染。如情況沒有改善則可能需要以手術處理。

眼睛經常流眼淚,生眼屎,偶爾會有飛蚊症一樣

經常流眼水及分泌眼垢的成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乾眼症、眼睛過敏、眼瞼炎、細菌或病毒感染等。但由於實際原因未明,建議找眼科視光師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

一般而言,出現飛蚊是眼睛隨年齡增長而退化的正常徵狀,但若飛蚊在短時間內突然出現大量或增加,或見到閃光,則擔心有視網膜病變或脫落的徵狀,建議盡快找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作全面眼睛檢查及跟進。

《Smart Parents》忽視眼挑針或致壞腦

(Chinese Version Only)

相信很多人都曾試過「生眼挑針」(又稱麥粒腫),雖然此症很常見,但如處理不當或忽視,可引致眼眶蜂窩性組織炎,有機會感染大腦,甚至蔓延全身而致命,故不可輕視。

形成成因

由於眼瞼邊緣的油脂腺(瞼板腺或蔡斯氏腺)受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發炎,一般情況下需要熱敷配合抗生素眼藥膏處理,部分輕微患者或可在一至兩周內自行痊癒。部分家長會因為眼挑針會自行痊癒或誤當作眼瘡(Chalazion)而輕視了眼挑針潛在的嚴重性,小部分患者在感染擴散的情況下,可以引致更嚴重的眼眶蜂窩性組織炎。

常見症狀

眼瞼疼痛、眼瞼邊緣紅腫、感染處有細小的黃色腫塊、流淚、畏光等。

處理方法

  1. 使用抗生素眼膏。
  2. 配合一天數次,每次十分鐘,大約四十五度左右的熱敷能加快痊癒速度。
  3. 如感染處為毛囊中心,可考慮拔除該睫毛協助放膿。
  4. 嚴重或頑固的眼挑針,或需以手術方式切開放膿。

預防方法

  1. 避免進食過多油炸食物、朱古力或刺激性的食物等,因易令油脂分泌增加。
  2. 保持眼瞼清潔。
  3. 化妝後徹底卸妝。
  4. 有充足的睡眠。
  5. 避免捽眼。

真實個案分享

曾有一名十歲小孩因眼皮紅腫前來進行眼睛檢查,被發現瞼板腺出現感染而發炎紅腫,小孩有痛楚、流淚及畏光等徵狀,證實患上「麥粒腫」。由於情況輕微,經轉介下醫生為小孩處方了抗生素眼藥膏,同時建議小孩一天進行數次熱敷以加快痊癒。然而一周後覆診,情況不但沒好轉,反而紅腫處開始擴散至整個上眼瞼,經詳細查問下,發現小孩非但沒進行熱敷,更因眼部不適而繼續常捽眼。

因擔心感染擴散,故再次轉介小往眼科專科醫生進行診斷,診斷後確診演變成「隔膜前蜂窩性組織炎」。幸好小孩準時覆診,及時發現情況轉差,否則病菌有機會穿越眼瞼隔膜向後感染到眼眶,演變成眼眶蜂窩性組織炎,最壞情況是有機會進一步感染大腦,甚至全身而致命。

《Smart Parents》家中視覺小遊戲

(Chinese Version Only)

相信近日大家有不少安坐家中的時間,建議勿只顧埋首電子產品,應多看看窗外風景,以下有些眼部小遊戲亦適宜在家中與小朋友一起進行。

水中的折斷筷子

材料:一隻透明水杯、水和一隻筷子。

步驟:先把筷子插進杯內,觀察一下,筷子是完整的,然後加水進杯內,從不同角度觀看筷子,看其是否到像折斷了一樣?

原理:因光綫從水進入空氣時,令筷子的影像出現折射性彎曲,看起來像折斷了。而當光進入眼睛時,視綫會在比光綫實際產生位置要高的地方交會,所以會導致筷子看起來較實際的現象高,形成折曲的視像。

水杯把箭嘴變反方向

材料:桌子、一張紙、一支筆、水、一個圓形透明水杯

步驟:在紙上畫一個箭嘴,箭嘴方向可以向左或向右,然後把紙張放在桌上豎起。把圓形水杯放在桌上,加水進杯內,接着把水杯放在箭嘴紙張的前方,眼睛靠近桌子與水杯、箭嘴同一水平。眼睛通過水杯觀察箭嘴,並把水杯慢慢前後移動,就會發現箭嘴會放大或縮小、甚至反轉左右方向。

原理:圓形水杯加水後,變成一個凸透鏡般。當物體位於凸透鏡焦距以內時,會放大影像。當物體位於焦距一至兩倍時,會縮小和倒立影像(即箭嘴左右方向反轉)。

讀出正確的顏色

材料:一張紙、數支不同顏色的筆(例如紅、藍、綠)。

步驟:以不同的顏色筆寫上異同的字義,例如用紅色筆寫「藍色」兩個字,又用藍筆寫上「黃色」兩個字。然後請別人讀出那些文字,謹記不是看那些字的顏色,你會發覺讀出那些有顏色的文字比白紙黑字要困難一些。

原理:這個其實是心理學的斯特魯普效應(Stroop Effect),展示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是一個自動化的歷程。當有一個新的刺激(顏色文字)出現時,如果它的特徵(例如「藍色」二字)和原先的刺激(藍色的字)相似或符合一致,便會加速我們的認知,使我們回答得較快。相反,如果新的刺激(綠色的字)不相同,則會干擾我們的認知,使我們要用更長的時間來作出反應,又或者更容易出錯。

曾經做過激光近視,可否做老花手術

需透過詳細檢查後充分了解閣下矯視後之眼睛度數、狀況、視力要求及年齡等因素才可作出判斷,未能一慨而論,建議請向閣下之眼科醫生諮詢或找眼科視光師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

《Smart Parents》小孩畏光成因多

畏光是指眼睛在正常光照的情況下出現不舒適感,表現為眼睛眯起來睜不開,眼晴更有可能不斷流出眼淚水。

眼疾預警

  1. 一般人在太陽底下或是有強光照射時也會有怕光不適感,這是正常的反應,但有些人在一般光線下也覺得不適,有的人甚至對屋內燈光都覺得刺眼,這可能是眼睛或身體有些疾病,才會造成畏光的症狀。兒童出現畏光,有機會是眼睛發出預警,一定要及早做檢查,排除眼晴或身體的問題。
  2. 某些先天的眼晴疾病會造成畏光的情況,如白化症、無虹膜症、全色盲症等有機會出現畏光症狀,但目前無根治方法,只能通過佩戴太陽眼鏡等遮光方法來改善畏光症狀。
  3. 先天性青光眼的患者,由於角膜水腫,早期也常出現畏光、流淚等症狀,家長別忽視這些眼晴情況,因為這種疾病是愈早得到醫治,療效愈好。
  4. 部分的畏光是由眼晴的炎症引起,最常見引起怕光的是眼睛前部的炎症,包括了結膜炎、角膜炎、角膜表面破損、角膜潰瘍、虹膜炎等。
  5. 結膜炎通常會有輕微畏光的症狀,而角膜的病變及前葡萄膜炎(虹膜炎及虹膜睫狀體炎)除了畏光,也常出現流淚、疼痛、甚至眼瞼痙攣等症狀。亦有些乾眼症患者因為眼睛表面缺乏足夠淚液滋潤,對外界刺激如風、煙、光等會較敏感,有時也會導致畏光的症狀。
  6. 小孩因為經常有睫毛倒生的情況及用手捽眼等壞習慣,所以比較大機會發生結膜炎及角膜炎。
  7. 另外有些畏光有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全身性的疾病也會有畏光症狀,如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腦膜炎及頭部外傷者,如腦壓升高合併視神經乳頭水腫,也會令人畏光。
  8. 一些藥物,例如放大瞳孔藥水,亦會令瞳孔放大,令眼晴接收過量的光綫,因而出現畏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