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王 – 健康童年》及早防治 兒童弱視

及早防治 兒童弱視

弱視又稱懶惰眼,是屬於單眼或雙眼未能正常發展引致的視力減退。

如何定義?

弱視一般在童年出現,當小孩黃金發育期三至八歲時,腦部視力功能發展因不同原因而未如理想,大腦會選擇放棄某部分視覺功能,形成弱視。

弱視定義為﹕屈光矯正後,在眼睛結構正常的情況下,一為視力仍未能達標,或兩眼視力相差等於或大於兩行。簡單理解,小孩戴了合適度數的眼鏡後,單眼或雙眼視力仍然沒有達標(三至五歲小孩合格標準有異),就為之弱視。

較常見成因

  1. 屈光性弱視:當雙眼同時高屈光度數(近視、遠視或散光均可)而沒有被矯正的情況下,在長期缺乏清晰影像刺激下,會延遲大腦視力功能的發展,而出現雙眼同時弱視的情況。另外,當雙眼屈光度數差距大,令較深屈光度數的眼睛得不到同等的影象刺激而形成單眼弱視。
  2. 斜視性弱視:當雙眼不能同時看着同一焦點,失焦的眼睛向外或向內偏移(俗稱射喱眼或鬥雞眼),這情況稱為斜視。由於雙眼焦點不同,兩眼分別接收不同的視覺刺激,導致混淆或重影。這時大腦會選擇抑制斜視眼的影像,解決重影問題,而長期抑制斜視眼就會產生斜視性弱視。
  3. 綜合斜視性及屈光性弱視,則是上述兩種弱視的合體。

如何處理?

較常見處理弱視的第一步是戴眼鏡,通過度數矯正,清晰的影像能刺激腦部感知能力而改善視力。佩戴眼鏡後三個月會覆診,大部分小孩視力均能有進步。除了眼鏡,患者也有機會視乎需要而接受遮眼訓練。遮眼訓練原理是以眼罩、眼貼或磨沙鏡片擋住好眼視綫,令小孩使用弱視眼刺激腦部感知能力從而提升弱視眼視力。每天遮眼時間及接受訓練所需日子長短,亦根據弱視嚴重程度及視力改善進度而有所調整。另外,在特定情況下,小孩也需要接受視覺訓練改善弱視。

及早發現弱視問題對於訓練成效非常關鍵,有研究比較三至七歲與七至十三歲小孩對中度弱視訓練反應的分別,發現較年幼小孩對訓練有較快的反應。在重度弱視方面,三至五歲比五至七歲也相對地有更快的反應。

理大護眼(銅鑼灣)中心盧汶慧 眼科視光師

由3歲開始。小朋友無故,不停眨眼。巳看了3位眼科醫生,都有不同答案。第一位用機械看完,話眼睫毛倒生。第二位醫生,話可能眼痕用眼藥水滴就好,第三位醫生話冇問題,冇比任何眼藥水佢滴。到現在6歲情況都冇改善。

如排除睫毛倒生、屈光不正等可能性後,可嘗試家居環境著手,例如避免將毛公仔等致敏原放近睡床,亦可嘗試於睡前滴人工淚水及配以凍敷雙眼。

或預約全面眼科視光檢查,嘗試找出原因。

我今年二十歲,有長期睇手機嘅習慣,前一兩年視力有輕微模糊,大約從個刻開始記憶力慢慢衰退,唔知關唔關事。上個禮拜返完part time,連續長達十二個鐘,有三日左右多過十五個鐘,日日都勞動力幾乎冇得坐、冇得唞,返緊part-time期間發現咗視力比之前仲模糊,連普通字體嘅大細都要非常近距離先得清楚,人嘅話100米左右就睇唔到。 其實我咁多年嚟一直視力都冇問題,去學生檢查度數都係0.0咁制,完全冇近視遠視。所以希望透過問你哋想知道我需唔需要做視力檢查或者配藍光眼鏡或者其他,欲能盡快回覆。

視力變得模糊有機會與長時間看手機習慣,眼睛疲勞有關,建議作全面眼科視光檢查才能判斷。

記憶力衰退問題則未能為閣下提供意見,請向其他專業人仕諮詢。

《學前&親子》父母最喜愛品牌 2021

理大護眼與30萬市民攜手邁向優質服務16

 

眼睛是我們的靈魂之窗,隨著年紀增長,雙眼亦會不斷變化,除了屈光度數上的改變,理大護眼更關心大小朋友的眼晴內外健康。作為《父母最喜愛品牌》,理大護眼轄下5間中心的眼科視光團隊以照顧市民眼睛健康為己任,教育護眼之道。

 

了解您孩子的眼睛

 

近視

  • 因眼球過長,影像對焦在視網膜前面,看遠景物模糊不清
  • 分先天遺傳、種族和後天用眼習慣、環境等

 

遠視

  • 因眼球過短,影像對焦在視網膜後面,視乎度數及眼睛調節力,看近(甚至看遠)景物模糊不清
  • 多屬先天性,有機會隨年齡減淺

 

斜視

  • 因眼外肌不協調或雙眼度數偏差過大
  • 視軸不平衡,雙眼望向不同方向
  • 分內/外、上/下、顯性/隱性斜視

 

弱視 (懶惰眼)

  • 因深度數、雙眼度數偏差過大或斜視
  • 眼睛未能提供清晰影像,刺激腦部視覺發展或清晰影像被抑制
  • 即使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視物仍糢糊不清
  • 多出現在一邊眼睛,不易察覺,延誤處理可引致永久弱視

 

常見症狀Check一Check

  • 眼攰、眼乾、眼澀
  • 視力模糊或時矇時清
  • 對焦困難
  • 重影
  • 畏光、對光線敏感
  • 經常捽眼、流眼水
  • 過近距離閱讀/看電視
  • 矇眼、單眼或側頭
  • 眨眼過度頻密
  • 閱讀時跳行跳字

 

3歲起定期接受「全面眼科視光檢查」

  • 詳細問診
  • 視覺及屈光度數
  • 雙眼協調
  • 色覺普查
  • 眼壓量度
  • 眼睛內外健康檢查
  • 拍攝眼底影像
  • 診斷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