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眼專題專訪

《東方日報》視力矇查查小心患白內障

2019/10/11

近日視力變得矇查查,難道老花又加深了?長者出現視力退化不一定是老花,有可能是白內障所致。白內障是常見的老年眼疾,初期徵狀不明顯,好像有一層霧氣擋在眼前,有患者甚至誤以為是老花加深而延誤治療,大大影響視力。手術是現時唯一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如果患者沒有其他眼疾,只要及早接受適當治療,之後定時覆診,好好保護眼晴,便可改善視力。

眼睛老化是主因
白內障是指眼內的晶狀體因老化而變得混濁、不透光,阻擋了光線,令影像無法正常聚焦在視網膜上,導致視覺逐漸模糊,其成因有很多,大概分為先天及後天兩方面。理大護眼(旺角)中心眼科視光師程偉建表示,先天成因有可能是受母體感染,或與遺傳有關。後天成因主要跟年紀有關,一般人於50餘歲開始出現白內障,70歲之後比例高達9成以上。近視超過600度的深近視人士,眼球較一般人為長,晶體容易老化,增加白內障的風險。患有青光眼、虹膜炎、視網膜病變等眼疾,其併發症亦可誘發晶體渾濁,繼而出現白內障。類固醇亦是引致白內障的兇手,長期服用者必須提高警覺。此外,雙眼長期處於極強光線的環境,如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從事燒焊工作等,亦會加速眼球晶體的老化。如頭部或眼睛受到外界劇烈撞擊(如交通意外等),都有機會令晶狀體纖維細胞突然濁化,這類眼疾稱為創傷性白內障。

初期徵兆不明顯
患上白內障初期,徵兆並不明顯,有些患者感到雙眼容易疲倦、遇到強光時感到刺眼、出現眩光、重影、鬼影或灰點、影像顏色變暗淡、褪色或有偏黃、視力模糊、屈光度數經常改變,如近視加深、老花度數減淺等,情況嚴重的話,可喪失視力。置身在日光及漆黑兩個極端的環境下,視像差距更為明顯,前者的視覺好像有層霧氣擋在眼前,後者則好似有光暈。由於部分徵狀與老花加深甚為相似,有些人因誤解而掉以輕心。

白內障不一定要熟透才可施手術,否則可能令病情延誤及惡化,亦會增加手術的難度,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程偉建說:「可綜合主觀及客觀兩方面的意見,判斷做手術的決定。主觀方面是指患者是否覺得日常生活、工作受到視力影響。客觀方面則是由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替患者進行檢查,確認病情的詳情資料,如白內障的種類、位置、熟透程度等。所以患者如有任何疑問,應盡快向眼科視光師或眼科醫生查詢。」

手術後忌紫外光
以往進行白內障手術需要在角膜切開一個頗大的傷口(約8~10毫米),植入人工晶體,手術時間約需半小時至45分鐘,創傷性大,復原時間長,手術後需要縫針甚至拆線。現時則普遍採用微創手術,醫生先以超聲波將混濁的晶狀體乳化、吸走,再把可捲曲的人工晶體置入囊膜。人工晶體自動張開,囊膜被兩邊的腳支撐着,最後固定人工晶體。傷口可小至2毫米左右,亦可減低手術引致的併發症。整個手術過程約半小時內完成,毋須縫針。
手術後初期,影像會特別清晰、特別光亮,患者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可戴上太陽眼鏡。期間要注意保持傷口衞生,切勿捽眼,亦要避免濕水。紫外光對晶狀體的傷害最大,一定要加強護眼措施,如出戶外時佩戴防UVA、UVB的太陽眼鏡。與此同時,身體不應作出幅度太大的動作,如倒立、撞碰面部、用力推東西、舉重等,以免令眼睛受到撞擊,不妨戴上平光眼鏡,保護眼部位置。亦要遵從醫生吩咐,定時滴處方的眼藥水,以及準時覆診。